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87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针对光学遥感CCD(Charge-Coupled Device)的成像过程,研究CCD成像的数学建模及仿真问题.基于CCD成像原理,探讨了模型建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按照CCD信号处理流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CCD成像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平台设计实现了该仿真系统.仿真验证试验表明,该系统较好的仿真了CCD成像过程,仿真结果准确度、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2.
113.
采用双带Peierls-Hubbard模型研究混合金属卤化物PtXxX‘1-x,发现电荷会穿过界面在两单体内自发转移,从而导致极化的生产。随着电子一电子(e-e)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加,转移电荷的数量呈量子性台阶式变化。  相似文献   
114.
在成千上万次不停地袭击着地球的雷暴雨的补充下,地球的电荷产生了一个通常为每米高程100伏左右的电场。而当雷暴云在头顶上聚集起来时,这一电场可迅速增强为每米数千伏。本刊今年第10期的“业余科学家”专栏介绍了如何用一台名为“电场计”(field mill)的巧妙仪器来测量这些电场。该期专栏还提到,如果不是因为  相似文献   
115.
超新星的前身星核心区的电子丰度 ,是Ⅱ型超新星的理论研究中最关键参数之一 .对于I型超新星 ,尽管其坍缩的主要原因是当吸积白矮星的质量超过Chandrasekhar临界质量时广义相对论效应引起的 ,但是电子俘获会加速其坍缩过程 .电子俘获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前身星演化阶段中的中子剩余 ,同时电子俘获反应伴随着大量中微子的产生 ,电子俘获反应进而冷却了铁核心 .人们对超新星的前身星环境的电子俘获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Bethe等人的研究表明 ,Gamow Teller(GT)共振跃迁能大大增加电子俘获率 ,而且可能影响前…  相似文献   
116.
用狭义相对论讨论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可以推导出洛伦兹力的表达式.并且可以看到电力(库仑力)与速度无关,磁力与速度有关,因而磁力是一种相对论效应..  相似文献   
117.
用电荷耦合器件分光光度计对5 种混合体系中各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测定结果与加入值比较表明, 两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介绍了离子电子法在配平半反应时,利用离子、电子及溶液的介质,来调节反应式两边的电荷数,使之相等。  相似文献   
119.
本文根据场能公式和利用场强线性叠加原理,严格证明电荷体系能量的非线性叠加;并给出能量叠加的数学形式。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利用IBA2理论,从SU(3)极限参数出发,通过对激发能及B(E2) 值的理论与实验的比较, 找到了~(154)Sm,~(156、158)Gd,~(158)Dy核的Hamiltonian最佳参数。参数说明:~(154)Sm含有较大的振动成分;~(156)Gd,~(158)Gd是二个典型的SU(3)核;而~(158)Dy含有少量U(5)和少量O(6)成分的类SU(3)核,计算结果表明:稀土变形核的最佳参数及有效电荷有系统的规律。通过F旋破缺,可以解释低激发态间的M1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