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7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7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39篇
教育与普及   26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7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644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Al-Ce-Ni共晶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熔体净化剂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净化合金,循环过热通过高温效应熔解、钝化异质形核质点,熔体净化剂通过化学溶解、物理化学吸附及其组元与异质形核衬底的化学反应去除异质形核质点与衬底,并减缓金属熔体的氧化.实验中使用不同的净化剂进行研究,发现使用80?O3 20%Na2O(mol%)净化,在850℃×5 min循环过热,熔体发生深过冷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2.
微量元素及热处理对ZL107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L107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较高的力学性能,应用非常广泛,但目前还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结构中大型、复杂、高强度重要铸件的要求.实验在原有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微量合金元素、混合稀土变质和选择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来进一步提高ZL107的综合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合金经过金属型浇注、T5处理后的力学性能:σb为324.2 MPa,δ5为4.1%,HBS为102,比原ZL107合金分别提高了19.7%、46.4%和8.0%.改进后的ZL107合金不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塑性,有望成为大型、复杂、高强度结构铸铝件的优选合金之一.  相似文献   
73.
基于分析有利于合金非晶化的热力学因素,从非晶形成的热力学观点出发,综合应用Miedema理论和Toop模型,并考虑纯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自由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定量预测三元非晶合金形成范围的方法:通过比较晶态的自由能和相应非晶态的自由能来确定成分范围.用该方法计算Mg—Cu—La三元合金系的非晶形成范围,并与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符合得较好.该方法对于定量预测二元及三元甚至是多元合金系非晶形成范围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电场作用下二元液态合金中溶质活度变化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Cu-0.2%Al合金施加直流、交流和脉冲电场发现,Cu液中溶质Al的活度系数随电场强度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为了进一步研究溶质Al的活度减小的原因,对Al-5%Cu合金在熔融状态下进行了液态淬火.通过淬火后的金相组织观察发现,电场作用下液态金属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溶质在合金溶液中的分布发生了沿某一个方向聚集的现象.从而揭示了电场作用下二元系合金中溶质活度变化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场作用下二元系合金中溶质活度变化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5.
聚球藻对镍的富集作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环境因素与自身因素对聚球藻富集镍的影响.聚球藻对镍的富集时间在80min可以达到平衡;镍藻质量比最优值为16%~18%,此时富集量达到最大值即饱和吸附范围;pH值是影响富集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条件下随pH值的增加富集量会不断增加,但由于过高pH会导致氢氧化镍生成,因此最佳pH值在9~10;温度和光强是调节富集量的两个因素,温度在35℃、照度在30001x左右是最佳的富集条件;同样条件下,死藻比活藻的富集量略高.  相似文献   
76.
粉末高温合金平衡相析出行为的热力学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热力学平衡相计算方法及相应的高温合金数据库对René95,Rene88DT和эп741нп三种合金在平衡相析出温度范围和析出量以及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系统的热力学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粉末高温合金的平衡相种类基本相同,主要平衡相为γ,γ'和碳化物M23C6,MC,M6C.René95合金中的碳化物含量要高于其他两种合金.3п741нп有着较高的γ'相析出温度和较大的析出量.随温度降低,Co和Nb从γ'相中析出,在其周围富集,其中3п741нп合金中尤为明显.合金元素的偏聚度也和合金的初熔点与终熔点之差的大小有关,其熔解区间越大即初熔点和终熔点之差越大,合金元素的偏聚度越大.  相似文献   
77.
超细晶粒W-40%Cu合金的烧结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纳米W,Cu粉末为原料,通过测定H2中热压烧结和无压烧结的收缩动力学曲线,研究了纳米W-40%Cu化学混合粉末的致密化过程.对比了纳米W粉与常规Cu粉(-44μm)的机械混合粉和纳米W-Cu化学混合粉的热压烧结致密化过程.测定了烧结合金在300℃和500℃下高温应力一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纳米W-40%Cu化学混合粉末在H2中无压烧结时最大收缩速率对应温度为980℃;1 200℃烧结平均晶粒小于2μm,相对密度为97%.纳米W-Cu化学混合粉在H2热压烧结时最大收缩速率对应温度为930℃;1 200℃烧结合金的平均晶粒为0.5 μm,相对密度为98%.纳米W-Cu化学混合粉热压合金高温抗压强度比纳米W与常规Cu粉的热压合金高.  相似文献   
78.
Zr基大块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和压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Zr41Ti14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 用Gleeble-3200热模拟机在过冷液相区内的345和375℃两个温度下进行了压缩试验, 发现减小压缩速率和提高温度对压缩变形的影响基本相似; 用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了合金的室温和低温拉伸性能. 在低温下合金的拉伸强度随试验温度的降低而下降. 硬度测试结果显示, 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 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上退火, 硬度提高.  相似文献   
79.
在353K的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Ni(Ⅱ)一步不可逆还原为金属Ni,Nd(Ⅲ)不能单独还原为Nd,但可以被Ni(Ⅱ)诱导而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Nd-Ni合金,Nd的含量随阴极电位的负移,Nd(Ⅲ)/Ni(Ⅱ)摩尔比增大及电解时间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80.
摘为了揭示固体“类流态”的非线性振荡机理,利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n-Al合金表面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构建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模型,重构了系统的相空间.结果表明,系统存在混沌吸引子,最小嵌入维数为5;控制误差在5%以内,非线性模型可以由原始数据的1000个点预测100个点,超过100点时误差变大,说明了短期的非线性预报的可行性;R/S方法对时间序列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到拟合线近似为直线,且斜率为0.86,表明“类流态”序列具有明显的Hurst效应,H〉1/2,是分式布朗运动,运动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