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岩土锚固技术又称“悬避缀合术”,100多年来其发展很快、经济效益显著,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攀枝花市建市以来,由于山区矿山开拓型城市的特点,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都普遍的采用了这一技术。本文系统选择了60年代至80年代,攀枝花市岩土锚固技术的各岩土类型锚杆,从试验研究到施工工程实例,给予典型范例介绍。文中内容简明、资料丰富、数据翔实,是几十年来该项技术的总结和升华。文后的建议推荐值  相似文献   
32.
王秀清 《科技信息》2011,(17):I0376-I0377
通过研究巷道顶板破坏机理和钢带、锚杆、锚索的支护作用机理,提出应用钢带、锚杆、锚索联合支护野青项板裂隙发育段的支护方法,利用钢带、锚杆、锚索的组合梁、加固拱和悬吊理论,解决了高应力区野青顶板裂隙发育段支护困难的问题,通过实际应用说明了该支护方法具有加固硕板,提高顶板自身承载能力和支护强度的优越性。证明在野青顶板裂隙发育段采用钢带、锚杆、锚索联合支护能充分利用钢带、锚杆、锚索的组合梁加固、韧性、刚度等属性,形成了高强度、高弹性的稳定承载体,解决了野青项板裂隙发育段顶板强度低、稳定性差、易沿裂隙断裂等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33.
本文主要针对在框架结构钢筋工程建筑施工中因施工措施不当或操作不注意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隐患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关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34.
在不能采用锚杆支护的情况下,双排支护桩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对双排支护桩的结构与受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确定双排支护桩的排距和锚固深度。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托板与围岩相互作用为前提,导出了托板反力表达式,并着重分析了托板对全长锚固锚杆杆体内力的影响,得出了对全长锚固锚杆机理的若干新结论。  相似文献   
36.
该文从施工工艺、适用范围、锚固设计等方面对旧房改造中的钢筋连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例举了工程实例,并用整体梁测试方法证实了本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7.
本文着重于在水电工程中采用预应力技术兴建、加强不同结构型式水工建筑物及岩体锚固实例剖析 ,并根据建筑结构、预应力结构发展近况 ,探讨水工预应力结构发展潜力及前景  相似文献   
38.
探讨提高锚杆综合锚固力的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目前常用几种锚杆的性能分析,提出了其不合理因素。并从技术,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分析论述提高锚杆综合锚固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9.
岩土锚固技术在江门市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锚固技术是支护与加固不稳定岩土经济而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在江门市的应用起步晚、时间短。为了推动这一技术的发展,我们调查统计了江门市自1994年应用该技术以来的工程实例资料,分析了它在本市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0.
该文对环梁施工重点难点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J、K层预应力锚固头模板的三维模型用于整个环梁J、K层施工的模板加工、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前这三个重要阶段的控制。与以往的施工相比采用三维技术指导后整个施工过程得到了优化,从木工车间开始以精准的三维数据控制模板质量使得后续的一系列施工避免了质量风险,简化了后期的预应力管道的测量定位工作,节约了工期,提升了工程质量。展现了AutoCAD三维建模放样技术对环梁施工的突出贡献。同时对环梁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