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0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243篇
教育与普及   1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495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合成了两种新型Cu(II)-邻菲咯啉-丁二酸三元配合物, 即[Cu(phen)2L](H2L)*5H2O(1)和[(phen)2CuLCu(phen)2]L*10H2O(2), 它们均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no.2), 晶胞参数分别为(1)a=10.282(3), b=12.141(3), c=14.233(4) (A),α=78.55(2)°,β=76.50(2)°,γ=84.29(2)°,V=1 690.7(9) (A)3,Z=2,R=0.102 1,wR2=0.138 7;(2) a=12.943(2),b=14.436(2),c=17.974(3) (A),α=75.128(9)°,β=69.030(9)°,γ=69.02(1)°,V=289 6.2(9) (A)3,Z=2,R=0.097 6,wR2=0.224 0. 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咯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丁二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4O2. 配合物(1)中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011]方向的一维超分子链,超分子链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并进而堆积形成一维隧道和三维骨架,丁二酸分子和其余结晶水分子位于隧道内. 配合物(2)中丁二酸根桥联的双核配阳离子借助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010)面的正电性二维层, C4H4O42-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位于正电层之间并形成负电性二维网络层.  相似文献   
102.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大坝防渗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病险坝防渗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龙河口水库大坝加固截渗墙的最大深度超过40m,现场进行了近9个月大规模的高压喷射灌浆试验。通过对常规三管法旋喷和摆喷试验成果和不足的分析,提出新三管法旋喷(高水压、高浆压)新工艺。通过钻孔取样、围井抽水和现场开挖等检验,新三管法旋喷获得成功,旋喷桩径较常规三管法有明显增大,桩间搭接良好。  相似文献   
103.
龙德良  施舒  梅毓华  忻新泉 《科学通报》1997,42(11):1174-1178
在无机氧化物及含氧酸盐、半导体材料、有机化合物、聚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等领域近年来关于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原子簇化合物由于其特有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它们实际上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我们的实验发现,Mo(W)-Cu(Ag)-S簇合物呈现出很强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特别是一些含银的簇合物的光限制能力超出C~(60)的2~3倍。我们已对蝶状、离子型类立方烷、鸟巢状和双鸟巢状,六棱柱状及二十核超笼状簇合物等Mo(W)-Cu(Ag)-S簇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研究作了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有关铜的簇合物较多,而银的相对较少。本文报道直链状簇合  相似文献   
104.
王伟民 《科学通报》1997,42(17):1890-1893
在铸造法制金属基复合材料过程中,金属基体与增强相间相互润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解决金属液/增强相间润湿性问题的途径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施加电流是一种物理方法,与化学涂层、添加合金元素等化学方法相比,它不会给金属液带来成分的变化,或在界面上产生严重的化学反应,使得界面的强度受到破坏;该法与其他物理方法如压力浸渗。搅拌铸造、超声振动相比,将避免气体或氧化膜的混入,而且所需设备简易.然而,电流对金属液/固相润湿的作用很少有报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大家族中,金属基体多采用共晶系合金,如Al-Si,Al-Mg,Fe-C系等;增强相常用石墨、钨丝、碳纤维等导体材料.故本文选择典型二元共晶系Sn-Pb合金作为金属液,导体纯铜作为固相衬板,用座滴法来研究电流对液固两相润湿过程的影响,本文用Gouy-Chapman和Stern双电层理论来分析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105.
蒸馏水润滑下Si3N4—白口铸铁摩擦面上表面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块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蒸馏水润滑下Si3N4分别与白口铸铁和碳钢(作对比用)配副的摩擦磨损特性.在SEM下观察了白口铸铁磨面表面膜的形成过程,用XPS、FTIR和XRD分析了表面膜的成分、组成与结构,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i3N4在水润滑下摩擦时磨面上发生了氧化和水解反应:当Si3N4与白口铸铁配副时,由于铸铁中碳化物的剥落而形成剥落坑,Si3N4磨屑嵌入剥落坑并氧化和水解,其反应产物富集于剥落坑中,脱水聚合后形成硅胶,从而在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面积的含硅胶的表面膜,表面膜的形成保护了陶瓷和铸铁磨面,使其变得很光滑,从而使摩擦系数降至0.02,并使系统磨损率几乎接近于零;当Si3N4与碳纲配副时,由于碳钢没有能力富集Si3N4的氧化和水解产物,故磨面不能形成有效的表面膜,所以其摩擦系数仍然较高,且系统磨损率亦较大  相似文献   
106.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u-Ti合金较低温度时效的胞状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时效胞状反应经历了调幅分解、有序化等过渡过程.过饱和固溶体先通过调幅机理分解为贫、富溶质区,然后富溶质区发生有序化,形成亚稳有序相Cu4Ti(Dla型),最后发生胞状反应,亚稳有序相转变为同成分的斜方晶系平衡相,基体贫化为极稀浓度固溶体.低温时效胞状组织或者由调幅组织直接析出形成,或者通过调幅组织中亚稳相的粗化和平衡相的重组来形成,后者不同于经典的胞状反应.  相似文献   
107.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烟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报道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与烟酸生成沉淀的Cu2+量,间接测定烟酸含量的一种新方法.探索出烟酸在无标准品或纯品情况下的微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1.2~16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检测限为0.05μg/ml.用于烟酸片的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2±1.1)%(n=8).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300K-1073K温度范围内两种纤维比C/Cu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及合金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T曲线的水平和下降阶段,合金元素对C/Cu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合金元素对其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9.
应用原位红外光谱的方法,在反应现场条件下,研究了促进型甲酸甲酯(MF)氢解制甲醇铜铬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物种.结果表明,在MF氢解反应条件下,工作态催化剂上主要的化学吸附物种和反应中间物种是CH3O-CHO…H-O(a)(1751,2730,1455cm-1)、CH3O-CHO…Cu+(a)(1654,2730,1455cm-1)、CH3O-CHO…Cr3+(a)(1552,2730,1445cm-1)和OCH3(3012,2946,1455cm-1).结合对该催化剂活性位本质的探讨,推断了甲酸甲酯氢解制甲醇的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以含矿地层的构造解折为基础,讨论了胡—篦型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矿床成因是多种因素控制下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