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92篇
教育与普及   1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366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在Cu2+与酪氨酸摩尔浓度比为0至40范围内,用F-2500荧光仪分别对0.1 MPa和60 MPa条件下酪氨酸三维荧光进行了测量,并提取了三维荧光光谱数据中的平均值、标准差和重心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值与标准差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由0.1 MPa增加到60 MPa时,平均值增加了8.8%.Cu2+对酪氨酸具有猝灭作用,但压力的增加使得Cu2+对酪氨酸荧光的猝灭作用减弱,当Cu2+与酪氨酸的浓度比由0增加到40,压力为0.1 MPa时,平均值和标准差均降低72.0%;但当压力增加到60 MPa时,平均值和标准差均降低64.4%.这种现象表明,压力的增加可以弱化Cu2+对酪氨酸的猝灭,这种作用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72.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001〉/{100}和〈110〉/{111}两种单晶铜纳米线在弯曲、扭转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机制和力学行为.在〈001〉/{100}铜纳米线的弯曲过程中,当弯曲角度很大时,我们观察到了一些五重变形孪晶.分析表明,配位数为12的其它原子类型与hcp原子类型间的相互转化是导致出现这种五重变形孪晶的重要因素.这个结果与文献(Appl Phys Lett,2006,89:041919)所报道的纳米晶铜在拉伸状态下所观察到的五重变形孪晶的形成过程截然不同;然而该孪生变形机制并未在相应的?110?/{111}单晶铜纳米线的弯曲加载过程中被发现.此外,通过对〈001〉/{100}和?110?/{111}单晶铜纳米线进行扭转模拟,我们发现,这两种纳米线的扭转塑性变形分别是以从表面边角和侧表面发射全位错为主的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973.
研究了南方酸性红壤5种典型土地(马尾松、杉木、竹林、茶园、稻田)利用的土壤对Cu、Pb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1)在Pb~(2+)、Cu~(2+)最大初始浓度(100 mg·L~(-1))条件下,Pb、Cu的吸附量表现为稻田(2 254.35、1 254.63 mg·kg~(-1))﹥杉木林(2 237.33、732.81 mg·kg~(-1))﹥马尾松林(2 010.66、581.94 mg·kg~(-1))﹥竹林(1 730.47、470.56 mg·kg~(-1))﹥茶园(1 574.01、322.69 mg·kg~(-1)),这与土壤中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opaeifg,CEC)大小顺序一致。(2)Cu和Pb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对Pb的吸附强度(1/n)表现为稻田(0.711 7)杉木林(0.695 3)马尾松林(0.647 9)竹林(0.533 4)茶园(0.462 5),对Cu的吸附强度(1/n)表现为稻田(1.061 7)马尾松林(0.839 6)杉木林(0.537)竹林(0.517 7)茶园(0.421 7)。(3)在实验最大吸附量条件下,马尾松、杉木、竹林、茶园、稻田土壤Pb的解吸率分别为4.85%、2.72%、6.07%、5.47%、1.45%,Cu的解吸率分别为27.31%、25.95%、35.09%、52.82%、14.89%,Cu的解吸率远大于Pb的。(4)当Pb~(2+)、Cu~2共存时,Pb的竞争能力大于Cu的,不同土壤Pb和Cu的竞争作用表现为稻田﹥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茶园。茶园土壤Cu的解吸率较大,外源Cu易被茶树吸收,影响岩茶品质;且研究区内降雨量大且集中,Cu~(2+)随径流向区域内水体流失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974.
检测水中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的方法很多,如高效液相色谱、分光光度计、色分析法等。电化学传感器凭借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成为检测新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很多研究表明,由石墨烯纳米复合功能材料构建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性能优异。基于此,一种铜负载于石墨烯表面的纳米材料在室温下被合成,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电化学阻抗谱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由该材料制备的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其检测性能运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检测性能好,检测浓度范围宽,由0.1μmol/L到100μmol/L;检出限低:硝酸根离子检出限为0.03μmol/L,亚硝酸根离子检出限为0.05μmol/L。所制备的传感器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令人满意,证明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5.
采用亚铜做催化剂, 研究了131I标记间碘苄胍的方法, 即是沸水浴温度, 标记时间 15 min, 用铜量 2. 5μg和抗坏血酸量5. 0 mg; 纸层析法分析标记物, 标记率大于97%. 此标记方法不需要进一步的分离, 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6.
在线分离富集微波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Cd,Cu,Z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通过在线分离富集测定Cd,Cu和Zn。考察用MPT-AES测定这些元素的条件及共存物的影响。Cd,Cu和Zn的检出限分别为4.0ng/mL,3.0ng/mL和4.0ng/mL,工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7.
978.
文章对制备高碳醇催化剂进行了综述与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催化剂体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79.
多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工业废水铁铜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能同时测定工业废水中铁、铜含量的化学方法,本文提出了铁、铜与5-BrPADAP及TritonX-100在PH2.67缓冲液中生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多波长测量,测量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处理。  相似文献   
980.
应用光声谱技术研究了双核铜配位化合物水合异构体的光吸收性质,获得了利用传统光谱技术难以得到的结果,即在可见光范围内,2 个异构体的吸收性质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2 个化合物晶体结构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