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92篇
教育与普及   1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366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采和电桥及X射线衍射线形分析法研究磁控溅射Cu/Ni多层膜及Ni单层厚度均为5nm)的室温电阻率平均位错密度随对层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52.
金属铜在国民经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铜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铜废水,如果不经处理排入环境中,铜离子通过水迁移、土壤积累和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将对人体产生伤害,导致腹痛、呕吐,甚至是肝硬化等。我国已将铜及其化合物列入水体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同时鉴于金属铜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铜矿废水中的铜离子不经回收直接排放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953.
采用两步法合成得到包覆型Co—Cu双元金属复合材料,第一步使用水热法制备出叶片状纳米结构钴材料,第二步使用置换法使铜单质沉积在钴的表面,形成包覆型Co—Cu双元金属复合材料。研究发现,随着置换反应时间的增加,铜的尺寸及形貌均会改变。当置换反应时间为30分钟时,钴的表面已全部被八面体铜微晶所包裹,铜微晶尺寸在800nm左右。此时复合材料中钴铜元素原子比约为1:3。  相似文献   
954.
钢结构同混凝土结构柘比的比缺点,再从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主要施工环节为切入点对施工技术进行论述,得出只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施工才能得到预期质量效果的结语。  相似文献   
955.
发现Zn1-xCuxS和Zn1-xNixS固溶本是可见光照射下工作的新型光催化剂,具有带隙2.6ev的Zn0.957Cu0.043在可见光照射下,自K2SO3和Na2S水溶液中显示出释放H2的最高活性,将Zn1-xNixS光催化剂在N2流下,于770K热处理也显示出高活性,Zn1-xCuxS和Zn1-xNiS光催化剂不需要象Pt这类助催化剂,可见光响应或许是由于ZnS的导带与Cu离子和Ni离子形成的能级间的跃迁产生的。  相似文献   
956.
2014年6月27日,我校举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成立仪式暨专题座谈会”。李国疆校长在讲话中指出,作为我校首批建立的独立设置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我校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将深化学术研究,构建一流研究机构;强化社会服务意识,献计文化强省建设;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弘扬传播铜商文化;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术高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携手,为推进铜商文化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做出积极的贡献,力争成为曲靖师范学院乃至云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957.
铜银漆包线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银合金以其优良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输电领域。该文研究了Ag元素的添加及其含量对Cu-Ag合金电导率的影响,研究了冷加工变形量对Cu-Ag合金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上引连续铸造-连续挤压-冷轧-拉拔工艺制备了线径为0.5mm的铜银合金线材,利用浙江宏磊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漆包机实现了铜银漆包线的制备,与同等线径纯铜漆包线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并着重分析了铜银上引杆材和连续挤压加工杆材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958.
彭润玲  韩少星  曾群锋  刘官  刘鹏 《江西科学》2015,33(3):391-395,401
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从而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纳米铜的表面能较高,纳米铜颗粒间存在较大的吸引力易形成块状聚集体,严重影响了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因而解决纳米铜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变得日益迫切。总结了提高纳米铜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方法,阐述了不同分散处理方法的作用机理及其优缺点,提出了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9.
采用同时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对全液相常温常压法制备CuInSe2( CIS)粉体过程中Cu+-In3+-Se2--NH3-L2--Cl--H2 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进行分析,并绘制一系列的浓度对数lgc-pH值曲线.依据平衡图,发现溶液中[ NH3] T的变化主要影响溶液中[Cu+]T在体系中的浓度变化,[L2-]T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体系中[In3+]T的浓度变化,而[Cl-]T的变化对[Cu+]T和[ In3+] T的浓度变化均有影响,并可发现在pH 7.0~8.5时沉淀率最高.依据Cu+-In3+-Se2--NH3-L2--Cl--H2 O体系的同时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采用全液相常温常压法,在pH 7.0~8.5条件下制备出粒径在20~50 nm且基本符合标准化学计量比的CIS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960.
帅瑞铖 《贵州科学》2015,33(1):52-54
在pH=5~6微酸性溶液中,用铜试剂和六次甲基四胺沉淀铁、锰、铝等元素,而钙、镁离子仍留在溶液中;在pH10氨性缓冲溶液中,加铬黑T指示剂,以EDTA滴定钙、镁含量;在pH12的溶液中,用钙指示剂,以EDTA滴定钙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