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4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191篇 |
教育与普及 | 13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6篇 |
现状及发展 | 14篇 |
综合类 | 37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52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45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80篇 |
1998年 | 157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36篇 |
1993年 | 121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123.
在室温下采取恒塑性应变幅控制研究了单滑移取向[123]铜单晶体的循环形变过程.塑性应变幅为1×10-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通道衬度(SEM-ECC)技术对同一试样在不同循环周次进行疲劳过程位错组态演化,以及驻留滑移带(PSB)的形成和它的表面形貌观察.对比了不同周次的位错组态,从而把疲劳过程的早期位错演化分为主滑移平面上的主刃型位错和基体位错墙间的螺型位错段起主要作用的两个阶段.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关于PSB形成的可能机制:当基体位错墙的间距与墙的宽度都达到一临界值时,由于基体位错墙两边的螺型位错段对基体位错墙施加不平衡的作用力,当此力达到临界值时导致基体位错墙的连锁性破坏,从而形成驻留滑移线(PSL).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与PSL相邻的螺型位错段继续作用而最终导致PSB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4.
文章研究了电子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横向振动。实验方法是利用半圆聚焦β-谱仪上90Sr源β-粒子在不同磁场下对于相同弯曲半径下β-粒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和动量的特性,研究这些β-粒子在通过不同宽度的铜狭缝(厚8 mm)时的粒子数n和铜狭缝宽度δ的函数关系,发现不管β-粒子具有什么能量和动量,都具有横向运动的趋势和在铜狭缝中出现了台阶分布。其原因可能是β-粒子本身具有横向振幅A和周围真空起伏能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5.
从盐酸氨基脲出发,经与水杨醛缩合,再与氯化铜配合等步骤,生成了席夫碱的配合物。目标化合物经IR、远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分子结构,并通过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测定了其变色的温度范围。升温时,在50~110℃有变色峰出现;降温时,在45~85℃出现变色峰。与目测法结果相符,证明该化合物是一新型可逆热致变色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6.
La-Mg-Ni系A2B7型贮氢合金表面包覆铜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2B7型贮氢合金La1.5Mg0.5Ni7为研究对象,研究未包覆和表面包覆Cu以及对包覆铜的贮氢合金进行再包覆Ni、Co处理的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包覆Cu和Cu-Ni后的贮氢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有所提高,而包覆Cu-Co的合金电极稳定性较差,但电极容量有所提高.线性极化扫描和电化学阻抗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包覆Cu、Cu-Co及Cu-Ni处理改善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0,降低电化学阻抗,说明包覆处理改善合金表面的电催化活性,加快合金表面电荷的迁移速率,从而提高高倍率放电能力. 相似文献
127.
反射炉渣中铜铁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RF,ICP,XRD,SEM/EDS,OM,Mossbauer,DSC/TG等方法研究了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反射炉渣的显微结构和铜铁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反射炉渣的含铁矿物中磁性氧化铁质量分数仅为32.5%,粒度细小,铁橄榄石含量高,其中的铜、铁、硅矿物紧密共生,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128.
129.
对铜腐蚀的分类、铜用缓蚀荆的种类和吸附机理进行了论述,介绍了近年来铜的腐蚀和保护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在缓蚀剂的使用中,最好同时选用几种都有抑制铜腐蚀作用的缓蚀剂即复配缓蚀荆. 相似文献
130.
高炉铜冷却壁热态实验及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铜冷却壁传热过程分析,得到铜冷却壁热面复合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在1∶1的热态实验炉上进行了热态实验,得到不同炉气温度下相应的热面复合传热系数值.建立了铜冷却壁三维数学模型,模拟铜冷却壁在几种不同的热面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通过与热态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可知,热面复合传热系数不能取恒定值,需要考虑炉气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计算壁体热流密度的分布,还可得到热面渣皮的厚度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