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7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635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678篇
教育与普及   98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3篇
现状及发展   193篇
综合类   14334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846篇
  2013年   692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823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937篇
  2008年   953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778篇
  2005年   832篇
  2004年   639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604篇
  2001年   555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346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01.
纳米ZnO粉体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均匀沉淀法,以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氧化锌,用XRD、TEM和BET等方法表征所合成产品的形貌和平衡晶粒度等,讨论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Zn^2 浓度为0.2mol/L、与尿素的量比为1:4时投料,于124℃搅拌下反尖3.5h,经离心洗涤和超声波处理,粗产物于80℃烘干后,在200℃煅烧3h,所得产物平均粒径为32.8nm,且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产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902.
二氧化锰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KMnO4 与NH3 ·H2 O反应 ,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技术制备了粒径为 12 5nm的二氧化锰纳米微粒。二氧化锰纳米微粒的稳定性实验发现 ,微量NaNO3 和TritonX 10 0对二氧化锰纳米微粒的稳定起一定作用 .二氧化锰纳米微粒在 34 2nm处有特征吸收峰 .它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分别位于 410nm ,470nm ,5 30nm ,共振瑞利散射强度I4 70 与二氧化锰浓度在 2× 10 -7~ 4× 10 -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0 9987.还研究了二氧化锰米微粒的非线性散射现象 .  相似文献   
903.
用光度法测定了四苯骈卟啉与Cu2 + ,Co2 + 配位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及热力学参数 .实验表明 :H2 TBP与Cu2 + ,Co2 + 配位反应速度均快 ,△H <0 ,研究了反应前后体系的吸收光谱变化 ,以及CuTBP的ESR谱 .  相似文献   
904.
研究了用旋转造粒法制备Al-8Pb-3Si-2Sn-Cu合金颗粒的宏观特征与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Al-Pb合金颗粒的形状受合金熔体表面张力的影响,呈近球形,颗粒直径随熔体旋转速度的提高而减小;当颗粒直径小于3.9 mm时,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可以克服Pb重力偏析,随颗粒直径的减小,合金凝固过程从非平衡过偏晶状态转变为非平衡亚偏晶状态,在微观上Pb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905.
可溶性甲壳素对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可溶性甲壳素对Fe^3 、Cu^2 、Zn^2 、Pb^2 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其对Fe^3 的吸附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对Cu^2 的吸附率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Zn^2 、Pb^2 随温度升高吸附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06.
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显微镜观察、X射线物相分析、容量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分,结果表明长江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4%~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衰变型分布,在<0.125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稳定于3%~5%左右;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在8%~1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不对称鞍型分布,在<0.045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明显增高,达12%以上.长江、黄河中的碳酸盐含生物碎屑和碎屑碳酸盐两种成因类型,生物碎屑多属文石质,主要分布于>0.125mm的粒级之中;碎屑碳酸盐以低镁方解石占优势,长江以单晶方解石为主,黄河以隐晶质方解石集合体为主.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别主要受流域的风化条件、物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907.
高温水热处理能够提高ZSM-5沸石的稳定性,调变其酸性和孔结构,并且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沸石的总酸量下降,且强酸下降得更快,但高温对沸石结晶度有着较大的破坏作用,因而水热处理温度不宜超过650℃。  相似文献   
908.
微量Mg对纯Ag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9.995%Ag中添加8×10-5Mg制成99.99%纯Ag,进行机械性能测试试验.当ε=98%时,在25℃下保存200d,其强度和硬度稳定不变.即在99.995%的高纯Ag中存在有微量镁,使Ag在结晶过程中出现少量Ag溶Mg的固溶体颗粒,细化Ag的晶粒,晶界增多,变形抗力增大.起到强化和稳定机械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9.
合成出化学式为 { [Cu(tren) ]2 (μ2 -CO3) } (ClO4 ) 4·H2 O(tren为N_氨乙基_二乙烯三胺 )的配合物。该配合物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 -可见光谱等结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Cu (Ⅱ )具有三角双锥的配位构型 ,并被碳酸根CO2 -3阴离子桥联形成三核Cu (Ⅱ )配合物。变温 (5~ 30 0K)磁化率被测定和拟合 ,计算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中Cu (Ⅱ )离子之间存在着弱的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10.
在含Cu^2 甲酸溶液的连续光催化氧化实验中,意外地观察到一个恒定的COD去除现象,归因于铜离子的光沉积和沉积铜的氧化溶解的循环过程,这一机理通过扫描电镜测试及pH值,铜离子浓度和光电流在反应过程中的涨落现象得到初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