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61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36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455篇 |
教育与普及 | 42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1篇 |
现状及发展 | 33篇 |
综合类 | 82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08篇 |
2021年 | 151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356篇 |
2013年 | 312篇 |
2012年 | 380篇 |
2011年 | 353篇 |
2010年 | 394篇 |
2009年 | 418篇 |
2008年 | 372篇 |
2007年 | 351篇 |
2006年 | 288篇 |
2005年 | 326篇 |
2004年 | 251篇 |
2003年 | 338篇 |
2002年 | 339篇 |
2001年 | 346篇 |
2000年 | 332篇 |
1999年 | 349篇 |
1998年 | 323篇 |
1997年 | 304篇 |
1996年 | 274篇 |
1995年 | 269篇 |
1994年 | 258篇 |
1993年 | 215篇 |
1992年 | 185篇 |
1991年 | 180篇 |
1990年 | 178篇 |
1989年 | 165篇 |
1988年 | 86篇 |
1987年 | 50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p204为萃取剂,260号磺化煤油为稀释剂,从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萃取分离锌.考察萃取振荡时间、p204的体积分数、相比率(O/A)以及料液初始pH值对锌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p204从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萃取分离锌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室温条件下,当萃取平衡时间为6 min,p204的体积分数为30%,相比率(O/A)为2∶1,料液初始pH值为3.0时,锌的一级萃取率达到57.32%.经4级错流萃取可以将料液中锌的质量浓度降低到0.027 g/L,锌萃取率达到97.26%.负载有机相经2 mol/L的H2SO4反萃,锌可完全反萃. 相似文献
52.
杨建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6)
采用全势能线性Muffin-tin轨道分子动力学方法(FP-LMTO-MD)详细研究了带电后Ga6As6离子团簇结构和稳定性的变化.找到了一价正负Ga6As6离子团簇的基态结构,结果表明这两结构类似但与中性团簇的基态结构不同.在离子化过程中,发现当中性团簇加上1~2个电子时,其稳定性增加,再继续增加电子会使其稳定性下降;但在中性团簇失去电子时,团簇的稳定性随着电子的丢失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53.
结合现行规范在阐明预应力铜束数量估算原理的基础上,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出发,用VisualBasic语言编制“预应力铜柬数量估算”程序,并把计算结果与桥梁博士相对比,以验证本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4.
严控饮水氟浓度,可以有效降低人体罹患氟骨症和氟牙症的风险。近年来,铈基吸附材料在解决氟污染问题中表现优异,而铈盐与有机酸反应生成的铈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e-MOFs)或其衍生物,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氟离子。硝酸铈铵(Ce(NH4)2(NO3)6)和均苯三甲酸(H3BTC)在不同反应时长下生成了Ce-MOFs CeT1及其衍生物CeT2,更换H3BTC为对苯二甲酸(H2BDC),反应生成2种Ce-MOFs,CeD1和CeD2。利用XRD、BET、SEM、XPS和FTIR对材料的结构、比表面积、元素含量和组成基团,进行系统的表征;通过控制吸附时间、溶质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竞争离子种类研究4种材料的吸附性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探究吸附机理。表征结果显示,CeT1为高度配位不饱和的Ce(Ⅳ)-MOFs,CeD1为比表面积最大(1 003.10 m2/g)的Ce(Ⅳ)-MOFs,而CeT2和CeD2则同为Ce(Ⅲ)占比较高的吸附材料。吸附实验中,CeT1、CeT2、CeD1和CeD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9.38 mg/g、142.45 mg/g、60.45 mg/g和124.55 mg/g,CeT1、CeT2和CeD2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CeD1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模型。4种材料对氟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为静电吸引、离子交换和沉淀。其中,CeT1的不饱和配位可提供吸附位点进行离子交换和静电吸引,CeD1的大比表面积增加了污染物与材料的碰撞几率,而CeT2和CeD2中含有的Ce(Ⅲ),可通过形成溶度积常数极小的CeF3(Ksp=8×10-16),以沉淀作用固定氟离子。实验分析了4种材料的特点与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为Ce-MOFs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通过自由基聚合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羧基化改性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索了PAN羧基化改性后对镉离子(Cd2+)的吸附性能。研究发现PAN-COOH-a(丙烯酸与丙烯腈2:8共聚)、PAN-COOH-b(丙烯酸与丙烯腈3:7共聚)吸附量比纯PAN分别增加了65%和95%。以PAN-COOH-b为研究对象,对其热力学、动力学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探索了金属离子浓度、pH值、温度、循环对Cd2+吸附性能的影响。热力学结果符合Langmuir模型,预测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204 mg∙g-1。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并在5 h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条件为pH = 6,T= 25℃,金属离子浓度为400 mg∙L-1。循环实验表明,PAN-COOH-b纤维膜经4次循环后仍能保持初始吸附能力的93%,表现较好的循环效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材料对废水中Cd2+净化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6.
基金持仓与商品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铜期货市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考察基金操作行为与铜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利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交易商持仓报告提供的持仓信息,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国际基金操作行为与国际铜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价格收益率正向Granger影响基金净多持仓,即收益率上升会引起基金净多持仓的增加.但一般而言,交易商包括基金的净持仓并不引领价格变化.另一方面,瞬时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基金净持仓与期货价格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建立了基于AFM的单晶铜薄膜纳米压痕过程的三维分子动力学模型,采用Morse势函数计算试件原子与压头原子之间,试件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了不同温度的纳米压痕过翟中试件变形区域大小、系统能量变化.结果显示单晶铜薄膜的纳米压痕的力学机理是非晶态产生的变形.温度对纳米压痕过程有显著的影响.压痕过程中试件材料变形区域面积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加.不同温度下的系统势能-步长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系统势能值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8.
59.
以Fe Cl3·6H2O和Na OH为原料,以离子液体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 Br)为诱导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在150℃下反应4 h制备出具有立方体形貌的α-Fe2O3,立方体尺寸较均一,平均粒径为55~75 nm。通过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气敏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产物的形貌产生了影响,该立方体形状的α-Fe2O3在92℃低温条件下对正丙醇气体显示出优异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60.
The effects of sodium-metallochlorophylls including sodium-iron chlorophyllin, sodium-copper chlorophyllin and sodium-magnesium chlorophyllin on performance of Ni/MH batter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dium-iron chlorophyllin can effectively activate the gases produced during charge in Ni/MH battery, therefore reducing the reduction potential of oxygen and the oxidation potential of hydrogen, and the increased speed of inner pressure of battery i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aid of DMol3 software, the activation process of oxygen and hydrogen by sodiummetallochlorophylls wa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atalysis behavior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activation process also gets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rom the calculated resul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