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6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70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206篇
教育与普及   18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7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41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用手性醇改性的铝锂试剂对芳酮的不对称还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新型手性铝锂试剂,探讨双不对称诱导效应,选用含杂原子的光学活性氨基酸为辅助配体,与1,2,5,6—二丙酮甘露醇共同修饰LiAIH4,对潜手性芳酮进行不对称还原,得到光学活性醇;通过与α—D-乙酰氧基—L-丙酰氯生成非对映异构体酯,经气相色谱分析,对映体过量在43.6%。N.7%之间。结果表明辅助配体的绝对构型、空间位阻、β位杂原子对光学产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在微乳液介质中 ,在pH =9.5时 ,铅与苯基荧光酮 (PF)显色生成稳定的 1:3配合物 ,在 5 72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 6 .0 4× 10 4L·mol-1·cm-1,铅含量在 0~ 1.2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 ,消除了共存离子的干扰 ,用所拟方法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铅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3.
采用具有强活性的复合还原剂实现了叔酰胺的还原。讨论了不同的络合试剂,还原试剂,络合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叔酰胺还原的影响,确定了三氯氧磷/锌粉还原法及还原N,N-异丙基-3-(2-四氧基-5-甲基苯基)-苯丙酰胺(1)的工艺路线,得到新药托特罗定的重要中间体N,N-二异丙基-3-(2-甲氧基-5-甲基苯基)-苯丙胺(2),收率为86%。  相似文献   
74.
ASBR法处理酸性钛白废水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拟废水和实际钛白粉废水的试验显示,硫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1%,83.5%,COD/SO4^2-的比值对硫酸根离子去除率有较大影响,比值在2-3时效果最佳,该试验工艺的一个特点是采用了气循不与水循环并用的方法,以防止硫化氢气体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毒害,同时起搅拌作用。  相似文献   
75.
在室温至150℃范围测量了纯PWO4晶体和掺镧(La)PWO4晶体的频域介电谱,发现两种样品的介电弛豫都不是德拜型的,晶体中的空位和杂质形成的二和三级结构使得频域介电谱和样品的热力学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76.
一种具有特殊形貌的超细镍粉制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NiCl2为主要原料,水合肼液相还原合成了刺球状的超细镍粉。刺球状颗粒是球状颗粒表面上长满了锥状刺。同时研究了NaOH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超细镍粉形貌的影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镍粉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镍粉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同时颗粒的尺寸可控,随着工艺条件和还原剂浓度变化,粒径在0.1~0.7μm之间变化,相应的刺长在20~250nm之间变化,刺的直径在20~80nm之间。  相似文献   
77.
产甲烷菌(MPB)和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竞争是一个有关厌气处理过程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明确实际厌气过程中MPB和SRB竞争机理的动力学研究方法。首先,以Monod模型为基准建立了一整套动力学模型用于微生物菌体浓度和诸动力学常数推定。其次,进行包括乙酸和氢气利用MPB和SRB的两系列连续培养及批量实验,为下一步的动力学常数推定及讨论实际厌气过程中MPB和SRB的动力学竞争机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8.
首先运用燃烧法在500 ℃制得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再将前驱体与CaH2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还原扩散反应制备TiNi金属间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当还原扩散反应在800 ℃下进行2 h就有TiNi相生成,同时也有TiNi3相存在.如果改变反应温度或加入助熔剂,产物中TiNi相与TiNi3相总是并存.本实验运用燃烧法没有得到纯相的TiNi合金.  相似文献   
79.
陶瓷蜂窝载体表面Ce-Zr-O固溶体涂层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陶瓷蜂窝载体表面直接涂载Ce-Zr-O固溶体涂层,采用XRD和Raman光谱对Ce-Zr-O固溶体涂层进行了表征,表明在陶瓷蜂窝载体表面形成了具有立方结构的Ce-Zr-O固溶体,高温焙烧有利于固溶体的形成.TPR结果表明,该固溶体涂层的形成使得还原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80.
氨合成钌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uCl3·3H2 O作为钌活性前驱体 ,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Ru C催化剂 ,利用CO化学吸附等表征手段 ,考察钌负载量和预还原处理条件对钌催化剂活性金属分散状况的影响 ,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氨合成活性评价 .结果表明 ,当钌负载量较低时 ,金属粒子晶粒度较小 ,分散均匀 ,钌利用率较高 ,当负载量质量分数为 4%时 ,炭载体对钌的分散基本已达饱和 ,随着钌负载量进一步增大 ,钌粒子呈明显聚集状态 ,分散度明显下降 ;预还原处理的条件直接影响Ru C催化剂的性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