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架空输电铁塔动力风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了两跨三基架空输电线路的顺风向动力响应.中间铁塔由空间梁单元进行模拟,两端的铁塔通过动力等效简化为梁模型。假设悬垂架空线节点具有空间三个方向平移特征,并引入了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在考虑各节点风力空间相关的条件下,利用Karman 风速功率谱对节点风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分析架空输电铁塔风载条件的动力响应时,应该考虑架空线的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的计算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输电线路结构 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本文简要介绍了网格搜索法在输电线路基础计算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它的使用可以达到技术经济上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93.
李星明 《科学之友》2008,(10):32-33
文章通过在青藏线近1年的施工实践,介绍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电力铁塔基础的寒季施工技术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为了使铁塔分析软件TTA和美国Power Line System公司开发的Tower6.03与AutoTower2.0进行充分的数据交换,笔者通过对铁塔分析设计软件AutoTower2.0数据转换接口的设计方法和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利用ADO技术、文件流、SQL来创建和连接接口,使数据转换接口成为AutoTower2.0区别于其他铁塔分析设计软件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5.
基于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铁塔基础变形实验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输电线路常常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输电铁塔基础的稳定与否对线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对基础变形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模拟设计,装置模型选取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三维建模后进行运动仿真,验证了模拟实验的可行性;本文选取了合适的驱动方式使装置能满足三方向的行程需求,利用实时控制方式的虚拟仿真技术对装置进行控制,并根据模拟条件对装置进行了刚度、强度设计。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介绍了某炼钢总降 110千伏高压送电线路的设计实例。内容包括电线力学计算、线路走径选择、杆塔定位和针对特殊工程问题的施工设计。该线路早已运行。实践证明 ,该线路的设计是正确的 ,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
针对我国输电铁塔基础结构中八地脚螺栓塔脚板的相关设计理论研究不成熟,尤其是现行设计规程关于其受拉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还存在明显不合理的问题,对八地脚螺栓塔脚板开展了受拉承载力试验和仿真研究。设计并搭建塔脚板轴心受拉承载力试验测试系统,对16组塔脚板试件进行单调静力加载,通过试验现象观察和测试数据分析,获得塔脚板在加载进程中的受力机理和破坏模式,为仿真研究提供重要验证依据;基于试验结果,研究八地脚螺栓塔脚板有限元建模方法,通过大量仿真计算结果进一步探讨塔脚板受力机理和破坏模式,探究符合设计安全有效的塔脚板受拉承载力确定方法,并分析底板宽厚比、螺孔位置和加劲肋等塔脚板重要设计参数对其受拉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以上研究将为八地脚螺栓塔脚板受拉承载力计算以及塔脚板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8.
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就某±800kV直流输电工程中铁塔组立施工质量要求、铁塔组立施工技术和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9.
对输电铁塔进行损伤识别研究,可以提高其可靠性与安全性,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将模态柔度差和模态柔度改变率引入到输电铁塔的损伤识别研究中,在单损伤和多损伤情况下,完成了某500kV输电铁塔的损伤位置识别.为了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的准确性,在铁塔损伤识别中引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铁塔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将模态柔度差、模态柔度改变率和模态曲率差3种损伤指标进行数据融合处理,融合后的铁塔损伤识别结果可以克服柔度指标在多损伤工况特征不明显和误判的情况,识别效果较单一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0.
随着无线电业务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给其管理与监测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利用高压电力输电线路对短波测向站保护间距这一方法,可有效优化电力输电线路的设计,减小其对短波测向站的干扰,并为今后监测站建站选点和评估高压电力线路及其他铁塔类建筑带来的影响,提供参考及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