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41篇
教育与普及   1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335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合成了四乙撑五胺与环氧氯丙烷缩聚的高分子配体及其镍、钴配合物,并就其对羰基化合物的催化氢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2.
证明了a-SiH磷掺杂固相效率η可表示成磷气相浓度的解析函数,其系数可由磷掺杂饱和极限、悬挂键密度和带尾态电子密度等的实验值决定  相似文献   
73.
配位萃取色谱法分离Co(Ⅱ),Ni(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添加配位剂氨基乙酸于料液中,以取代传统的树脂转型方法.考察了淋洗pH值、进样量及料液Co、Ni比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在pH=3.40时5g树脂可以将1600μg的Co、Ni比为1~100的金属完全分离.并就氨基乙酸的配位、缓冲作用对分离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4.
合成了5-(2,6-二溴-4-硝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新试剂,在pH9.5的硼砂缓冲溶液中,Tween-80存在下,试剂与Co形成2: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60nm,摩尔吸光系数为7.38×10^4L.mol^-1.cm^-1。钴离子的量在0-15μ/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所拟方法用于维生素B12中钴离子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5.
本文通过对零场分裂参量的理论计算,证实了KZnF3:Fe^3+晶体中Zn^2+-空位方向的配体要移动。  相似文献   
76.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新型四氮杂大环H4L(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与钴(Ⅱ)形成的固体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等技术表征出配合物的组成为CoH2L.2H2O,由电子光 数据了配合物的成 键特征。  相似文献   
77.
导电聚苯胺/聚苯乙烯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改性对聚苯乙烯微球进行磺化处理,引入亲水性的磺酸基,采用原住聚合的方式,在磺酸根的掺杂下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聚苯胺/聚苯乙烯复合微球。复合微球中聚苯胺含量为19.3%时导电率约为0.10S/cm,与用聚苯乙烯磺酸本体掺杂的导电率相当。  相似文献   
78.
二价离子掺杂钨酸铅晶体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ULP软件计算了PbWO4(PWO)晶体中分别掺杂Zn、Ca二价离子的相关缺陷生成能,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Zn离子进入PWO晶体中只能占据铅空位附近的填隙位置,而Ca离子进入PWO晶体中可以占据铅空位,也可以占据铅空位附近的填隙位置,这两种情况出现几率近似;对于相同的掺杂浓度,在掺Zn的PWO晶体中的孤立铅空位数量比掺Ca的PWO晶体中少,从而掺Zn可以更好地抑制与铅空位有关的短波段吸收,增加晶体的光产额.  相似文献   
79.
金刚石薄膜电极处理含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硼掺杂金刚石薄膜(BDD)为电极,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对含氯酚废水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循环流动的方式,结果表明:在给定不同恒电位的情况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也不同;在高电位时电流密度比较大,使间接氧化增强,导致COD去除率和瞬时电流效率(ICE)增大;由于支持电解质N aC l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盐氧化性强,因此N aC l比H2SO4对COD去除率和ICE增大更有利。采用钛基活性涂层(ACT)电极与金刚石电极的对比实验发现:由于BDD电极的弱吸附性,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ACT。  相似文献   
80.
采用化学共沉法制备了纳米尺度的钴铁氧体粉料,并在1260~1340℃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钴高含量(x≥0.7)时样品形成了单一的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钴铁氧体,而钴含量x<0.7时样品生成了尖晶石结构的钴铁氧体相和α-Fe2O3相;CoxFe3-xO4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随x的增加呈现出了先增后减的趋势,在x=0.8时出现峰值;在x=0.5~0.8范围内,矫顽力Hc随钴含量的增加有所下降,随后迅速增加,在x=1.0附近能同时得到较大的σS和Hc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