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本文采用微型反应活性评价,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拉曼光谱,正丁胺滴定等研究方法,对复合氧化物载体(Al2O3-B2O3)上的镍-体系进行制备因素的考察,并对硼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近些年在赣北朱溪和大湖塘地区新发现了世界级多金属矿,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对朱溪和大湖塘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发现2个矿区成矿岩体和矿源层较为相似,而导矿-控矿构造、矿体类型、围岩蚀变等方面则存在差异性;从岩体、构造、围岩蚀变、地层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并建立了赣北地区"多位一体"矿找矿预测模型,简要提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5.
本文依托四川大学直线等离子体装置(SCU-PSI)产生高通量氢等离子体,采用朗缪尔探针对氢等离子体特性进行诊断,研究了氢等离子体特性随放电电流、气体流量等输入条件的演变规律;并利用调控产生的氢等离子体对纯进行了相应的辐照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 在磁场0.1~0.2 T、气流量1 000~2 200 sccm和电流180~228 A范围内,氢等离子体通量密度、热负荷密度及电子密度、温度等参数与磁场和电流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气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在该范围内,最高等离子体密度达到2.6×1019 m-3,等离子体通量达到8.8×1022 m-2?s-1,热负荷达到6.5×104 W/m2. 利用调控产生的等离子体对纯样品进行初步辐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入射等离子体特性的不同,样品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尺寸和密度不均匀颗粒状辐照损伤结构,并且颗粒尺寸随氢等离子体离子通量的增加而增大. 本文结果显示SCU-PSI可以产生理想的氢等离子体环境,因此可以作为未来聚变领域,研究氢等离子体和托卡马克装置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以及相应结构材料相互作用的有效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玻璃及玻璃/复合材料药型罩射流与靶板间的反应及其对破甲性能的影响,对两种材料射流侵彻后的45钢靶分别进行组织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玻璃药型罩适合在较大炸高条件下使用,而玻璃/药型罩适合在小炸高条件下使用.侵彻过程中玻璃射流与钢靶之间不发生反应,而玻璃/与钢靶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了Fe-W相,使得射流能量部分横向耗散.玻璃及玻璃/射流在侵彻钢靶的过程中均会引起弹孔表面发生马氏体相变,且随着侵彻的深入,相变区域宽度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7.
78.
本工作测量了元素Hf和W的L -X射线产生截面比Lβ/Lα 在从阈能到 3 2keV能区内同能量的函数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比值 Lβ/Lα 在阈能附近和入射能量有关 ,该特性完全不同于在较高能量处现有的 L 壳层数据及所有的 K 壳层数据 ,与他人发表的结果和两种理论预言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9.
张德元 《江西科学》1993,11(4):211-214
用俄歇电子能谱仪(AES),扫描电镜(SEM)及电子探针(EPAS)研究了Ni,Cu,Ce,S,C,Ca等元素在Ag-W材料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80.
本文在进一步改进关键性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快速淬火高压釜系统成功地完成了四个系列的含水卤化物介质-花岗质岩浆体系中锡的流-熔分配实验。确定了一批锡流-熔分配系数;并建立了它们与卤化物摩尔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分析了氯、钠、氟、钾对锡流-熔分配的影响;指出传统的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值得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