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195篇
教育与普及   1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2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食用蔬菜能吸收和积累微塑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连祯  周倩  尹娜  涂晨  骆永明 《科学通报》2019,64(9):928-934
微塑料(100 nm~5 mm)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具有潜在的动植物和人体健康风险,其污染已成为高度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当前已有不少关于微塑料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的报道,但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则相对匮乏,高等植物对微塑料的吸收和积累更未见报道.本文基于室内培养实验报道了微塑料在生菜(Lactuca sativa)体内的吸收、传输及分布.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聚苯乙烯微球(0.2μm)可被生菜根部大量吸收和富集,并从根部迁移到地上部,积累和分布在可被直接食用的茎叶之中.研究结果为开展土壤-植物系统中微塑料积累机制及食物链传递与健康风险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32.
在非除氧条件下,采用碱溶胀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探究了乳化剂用量、核壳单体滴加速度、搅拌速度、碱处理时间以及pH值等工艺条件对中空微球乳胶粒粒径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占单体的0.5%,搅拌速度为80~100r/min,单体滴加速度为0.1 g/min,碱溶胀pH值为9,制得的聚合物中空微球粒径均匀、体系稳定,产生的凝胶最少.  相似文献   
133.
以低毒的硫酸氧钒为钒源、白钨酸为钨源,采用温和的液相法制备了钨掺杂柠檬酸氧钒铵前驱体;借助溶胶凝胶镀膜技术与500℃、Ar气气氛低温烧结制备了W掺杂VO2涂层.研究发现,涂层中W6+引入及V3+产生有效降低了VO2单斜相向四方相转变所需的热能势垒,同时也使得四方相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存在.因此,随W掺杂量由0 at.%逐渐...  相似文献   
134.
对多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以环己烷作致孔剂,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悬浮交联法进行制备.多孔壳聚糖微球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60℃,pH8~9,提取时间48 h,可得到90%的多孔壳聚糖微球大小为3~12μm.该法具有耗时短,制备的壳聚糖微球粒径小、粒度分布窄、多孔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5.
利用化学偶联法,将8种不同性质的高分子微球与自制的兔免疫球蛋白偶联,根据偶联量大小,考虑微球的性价比,选择出合适的高分子微球产品.实验对200目的氨基硅胶微球的偶联条件作进一步摸索.结果表明,当偶联时间6~8 h,EDC浓度10 g/L,反应pH为5.0,温度为4℃,蛋白质初始浓度为0.7 g/L时,兔免疫球蛋白的偶联量达到6 mg蛋白/g微球,黄曲酶毒素B1的柱回收率在90%以上,达到放大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6.
阿维菌素缓释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一种具有缓释性能的阿维菌素微球,研究了PLA的粘度及配比对微球制备以及释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LA用量的减少,微球的粒径逐渐减小,释放速度逐渐加大;随着PLA粘度的增大,载药微球的表皮粗糙度加大,空隙也逐渐增大,释放加快.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载药微球外观为单分散球体,表面粗糙,粒径为10~100 μm.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微球内的药物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证明药物被微球有效包裹.  相似文献   
137.
单分散性载药缓释微球作为新型药物释放系统已成为缓释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传统制备方法获得的载药微球大多存在大小不均一、粒径分布宽、载药量低、缓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微流控液滴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可以控制液滴形成的过程,成为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单分散性载药微球的新方法,在制备粒径均匀、具有特殊性能等载药微球方面有极大的优势。本文从传统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存在问题入手,简述微流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液滴微流控制备载药微球的基本方法与类型,体现微流控技术相比传统制备技术的优势,即可以制备得到粒径均一、大小组分可控且呈单分散性的药物可控释放微球。  相似文献   
138.
139.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原料, 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采用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电纺产物.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产物形态表征. 研究了纺丝过程中溶液浓度对纺丝产物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相同溶剂及实验条件下, 溶液浓度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一个定值才能获得单一的微纳米球.  相似文献   
140.
吴洪  王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5):2240-2244
研究了承受均布荷载的粘弹性材料扁球壳的轴对称弯曲问题,利用弹性一粘弹性相应原理,求解了随时间变化的挠度和内力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