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5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266篇
系统科学   243篇
丛书文集   296篇
教育与普及   2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4篇
现状及发展   54篇
综合类   943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691篇
  2009年   733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校园数据服务是一种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化管理服务生态,这也是高校智慧校园的本质。当前高校数据服务的典型困境包括由初期分散的系统建设带来的数据孤岛问题、系统内部的数据质量问题、对待数据资产及数据服务的私有观念问题等。若突破以上困境,需要从数据资产清理、数据质量提升、数据交换平台及主数据库建设等角度出发,在现有数据资产的基础上充分梳理其内容和生命周期,厘清数据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建立数据互通交换的基本模式与平台,科学规划校园数据服务框架。  相似文献   
992.
利用Gleeble 3500开展了Fe-6.5%Si(质量分数)钢在变形温度300,400,500,600℃及应变速率为0.05,0.5,5s-1条件下的单道次压缩实验.在初始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加工硬化作用使流动应力迅速增加,随着变形继续动态软化机制启动,流动应力增加量减弱.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降低,应变硬化指数减小.提出了通过变形温度、应变速率描述应变硬化指数的方法构建Fe-6.5%Si钢中温变形过程本构方程.构建的本构方程对不同变形条件的应力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约为5.35%,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3.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及混合类型的属性,基于MapReduce的K-prototypes并行大规模混合数据方案的缺点是时间和内存的限制,导致这些方案不适合处理大数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Spark的k-prototypes聚类方法,该方法使用了重新聚集技术,利用Spark框架的内存操作来构建大规模混合数据分组.在模拟和实际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文方法可行,且提高了现有K-prototypes方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SCFST柱框架-支撑结构进行拟静力性能研究发现,支撑、梁、柱依次发生破坏,结构破坏机制合理,滞回曲线呈梭形,无捏拢现象,耗能能力良好,骨架曲线的下降过程较为平缓,延性较好,结构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较高,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主要研究支撑两边柱的轴压比、单肢柱不同组合截面形式和框架-支撑结构中支撑钢管的刚度等因素,基于大量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到了SCFST柱框架-支撑抗侧力结构的恢复力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结构的三折线骨架模型,明确了SCFST柱框架-支撑结构的滞回和退化规律,建立了此体系框架-支撑结构简化的滞回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骨架曲线基本一致,滞回环形状均呈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5.
 城市韧性理念以城市本体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城市在承受扰动时保持自身功能不被破坏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成为保障城市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城市韧性概念和属性进行梳理与辨析;文献调研表明,学界对城市韧性的概念定义、属性特征等基本问题逐渐达成共识,研究重点已由基本问题转入韧性框架、评价体系、提升策略等内容;结合中国城市的现状,提出城市韧性研究应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进一步拓展,并从系统性、实效性、制度性3个层面提出中国城市韧性研究的特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城市韧性;防灾减灾;韧性框架  相似文献   
996.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高温后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2个强梁弱柱框架和2个强柱弱梁框架,预先对其中2个框架进行明火升温试验,然后对所有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各榀框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关系、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与高温和梁柱尺寸等因素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受火后混凝土框架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强梁弱柱型框架的承载力下降更为明显,且屈服位移增大,极限位移减小;受火后混凝土框架的塑性铰出现顺序改变为柱底—梁端—柱顶,柱端更容易出现塑性铰.常温下强柱弱梁型(破坏形态为梁端先出现塑性铰)框架在火灾后可能转化为"强梁弱柱"型破坏.  相似文献   
997.
针对一个K-Riesz框架与一个序列的和如何能构成新K-Riesz框架的问题,提出用算子理论研究的方法,得到构成新K-Riesz框架的充分条件. 所得结论更正Riesz框架中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98.
讨论了Hilbert空间中两个K-框架{fi}i=1与{gi}i=1通过算子作用再求和后得到的序列{T1 fi+T2gi}i=1成为K-框架与紧K-框架的一系列等价条件,所得结果推广与修正了已有结果.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掺入聚丙烯腈纤维的混凝土墩柱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3组9个具有不同纤维掺入方式的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墩柱试件,并对3组墩柱试件开展不同轴压比下的单向水平拟静力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聚丙烯腈纤维,可使混凝土墩柱试件在极限状态下不出现保护层混凝土剥落的现象,提高其位移延性、水平极限承载力和滞回耗能能力,且轴压比越大,位移延性和水平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幅度越大,而滞回耗能能力的提高幅度却相对减小;掺入聚丙烯腈纤维,基本没有改善混凝土墩柱试件的刚度退化;相比单一纤维,掺入长、短混杂聚丙烯腈纤维可更好地提高混凝土墩柱试件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IDA法对预应力预制拼装箱型高墩的抗震性能和性能指标进行研究,对墩底截面曲率、墩顶位移、预应力3个基本性能指标在预应力预制拼装箱型高墩领域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对于预应力预制拼装箱型高墩来说,由于高阶振型的影响,墩顶位移的大小并不能准确表征构件的损伤状态,不适合作为抗震性能指标;当墩底曲率达到极限曲率时,墩底截面曲率增加幅度远大于墩身截面曲率,可以很好地反映构件的损伤状态;选用墩底截面曲率并结合预应力指标作为性能指标,能较好地表征构件的损伤状态.相关研究结论可为该类型高墩的抗震分析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