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05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175篇 |
教育与普及 | 8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8篇 |
现状及发展 | 11篇 |
综合类 | 33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200篇 |
2013年 | 206篇 |
2012年 | 260篇 |
2011年 | 308篇 |
2010年 | 260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218篇 |
2007年 | 176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114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 W indow s 平台,以 Auto C A D for Window s 作为支撑软件,利用其 A D S开发系统,建立了第一、二类手动杠杆铰链焊接工装夹具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具有夹具尺寸计算、三维模型图生成、三维动态结构模拟以及由三维模型图生成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2.
143.
镀锌钢板点焊的工艺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镀锌钢板点焊接头的质量,对普通冷轧钢板、电镀锌钢板和两种镀锌层厚度不同的热镀锌钢板进行了一组点焊工艺及接点强度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机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这几种材料在不同的焊接电流、焊接时间下的点焊熔核直径或接头拉剪强度变化曲线以及点焊飞溅临界曲线.根据对上述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锌镀钢板点焊时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等参数的选用原则,并对几种镀锌钢板给出了相应的点焊规范范围. 相似文献
144.
提出一种基于YOLOv8n算法改进的YOLOv8n-MG算法,用于解决目标小、遮挡重叠、算法参数量大等问题。首先,引入GSConv和VoV-GSCSP模块降低算法复杂度,提高算法对缺陷粗糙边缘的检测能力;其次,使用轻量级的上采样算子Carafe替换原有的传统上采样,保留更多的细节特征;最后,引入混合局部通道注意力(MLCA)机制,以较低的计算成本和参数量保留更多的空间特征信息,并利用Adam优化器提高算法对复杂参数空间的学习能力。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算法与YOLOv8n算法相比,参数量减少了11.3%,检测帧率提高了7.7%,平均精度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145.
无菌包产品因复合速度快,复合工艺复杂,对铝箔在使用过程中的断带表现要求极高。通过试验,摸索出合理的焊接压力、焊接速度及焊接操作流程,从而达到改善焊接质量的目的;通过防止液压油泄漏和加装挡油板措施,解决了油污断带。经过对无菌包用铝箔这两个关键质量因素的分析与控制,成功地减少了断带,提高了质量,进而满足了客户需求。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肱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全长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24例肱骨多段粉碎性骨折,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120~160(146.5)min,术中出血量150~320(230.3)m L。住院时间12~24(18.7)d。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5~24(18.5)周。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5.8%;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5.8%。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是治疗肱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组织剥离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肿痛轻、骨折愈合快,具有明显的临床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7.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顺序耦合的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大型环氧乙烷(EO)反应器国产化中采用的390 mm厚20MnMoNb特厚板拼焊反应器管板的焊接过程进行了残余应力与变形计算,并讨论采用不同焊缝层数对管板焊后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影响.焊接采用双U形坡口,通过翻转管板进行两面坡口的交替焊接,为防止管板发生过度变形,焊接时始终在管板两端压有重量为4.5 MN配重.计算结果表明:焊后管板发生了一端翘起的角变形,在靠近表层的焊缝及热影响区存在较大残余拉应力,在焊缝内部为较大的残余压应力;由于配重对变形的限制导致先焊面的应力大于后焊面;增加焊缝层数,使变形增加,残余应力降低,但并不显著.对如此大型特厚板约束焊,增加焊缝层数不是降低其焊接残余应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8.
本文提出了SVR算法建立旋转电弧焊接形态的算法。旋转电弧焊接过程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过程,有必要建立关于旋转电弧焊接的焊缝形态预测模型。选择旋转频率,旋转半径,焊枪高度和焊接电流的四个主要变量作为模型的输入,焊缝的宽度和深度作为输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SVR建立的焊缝形态预测模型在小样本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9.
在目前世界各国的城市交通体系中,轨道车辆扮演的觉得愈加重要。由于社会对轨道车辆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在轨道车辆制造规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焊接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在不锈钢地铁车体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口的不锈钢车辆的企业怎样利用欧洲焊接标准体系来生产达到欧洲制造标准要求的车辆,在车辆制造焊接各个环节企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0.
为解决汽车车身外观质量、减少传统电阻焊存在的热应力和焊接强度等问题,应用Arplas焊接系统,在保证焊点强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每个焊点的能量输入,使其对产品外观要求严格的部位,热影响区显著减少,且不存在任何的机械变形。这项新技术的应用,使Arplas焊接系统在汽车行业的各种应用都具有可靠性高、产品外表面质量好的优点,是未来高端汽车必须应用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