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为提出结构安全,经济适宜的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梁桥,提升公路桥梁的建设品质,以辽宁省内两座跨径分别为5×30 m和5×35 m的双主梁钢板组合连续梁桥为依托工程,采用有限元建模对这两种跨径的双主梁组合梁桥进行参数分析,以主梁跨中挠度及单位面积用钢量为评价指标,提出以上两种跨径组合梁桥的推荐梁高及合理板件配置。结果表明:在关键截面应力保持相同水平的条件下,跨中挠度及用钢量均随主梁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综合考虑视觉效果,经济性和城市空间限制等因素,最终分别选择1.9 m和2.1 m作为5×30 m和5×35 m两种跨径的双主梁钢板组合梁桥的推荐梁高。  相似文献   
932.
钢混组合钢板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顶板开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该类梁桥推广应用的一个难题。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ANSYS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典型现浇钢混组合钢板梁桥为研究对象,针对梁桥结构几何参数对负弯矩区混凝土顶板开裂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主梁跨径、主梁间距、桥宽变化、钢梁高度对混凝土顶板受力影响较大,混凝土厚度、横梁间距、抗剪连接件间距对混凝土顶板受力有一定影响,钢梁上下翼缘厚度及宽度和钢梁腹板厚度对混凝土顶板受力影响较小,在设计时应关注主要影响因素对混凝土顶板开裂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性价比的组合梁桥参数优化实用方法,给出了性价比计算公式,可为结构的参数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提出了无预应力现浇钢混组合钢板梁桥混凝土顶板的裂缝控制三级标准,并针对30、35、40、45 m标准跨径的钢混组合钢板梁桥不同裂缝控制标准提出了综合控制措施,为该类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33.
为了满足预制组合板和钢梁连接节点的承载和变形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和钢梁整体预制的法兰板-螺栓连接节点.使用ABAQUS分别建立了现浇、预制节点模型,对比了两者在同等条件下的受力性能,并分析了栓钉数、组合板的厚度和长度、螺栓数和法兰板厚度对预制节点模型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节点的受力性能与现浇节点相似,设计预制节点时应采用96个栓钉、8个螺栓,以及200mm厚、5.1~6.6m长的组合板及10mm厚的法兰板.  相似文献   
934.
采用VN16和FeV80两种钒微合金化方式冶炼了4种不同钒、氮含量的试验钢,研究了钒、氮含量对高强度热轧钢板微观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在氮含量很低的情况下,钒微合金化钢的铁素体晶粒较粗大,增钒虽能细化铁素体晶粒,但细化程度并不大;钒氮微合金化钢的铁素体晶粒较细小,增氮能明显细化铁素体晶粒,氮含量越高,细化程度就越大,氮含量是影响铁素体晶粒细化的主要因素。在钒微合金化钢中,第二相颗粒主要在铁素体中析出,起到强烈的析出强化作用,细晶强化作用相对较弱,造成增钒时钢的强度明显提高,而韧塑性有所降低;在钒氮微合金化钢中,增氮能有效促进第二相颗粒在奥氏体中的析出,明显增强钒的细晶强化作用,减弱析出强化作用,使钢的强度得到提高的同时,韧塑性也有所提高,氮含量越高,这种强化效果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935.
为研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SC)板的抗撞性能,本文采用ABAQUS建立了SC板在落锤撞击下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已有SC板落锤撞击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此,重点研究了构件钢板含钢率、撞击高度、材料强度、边界条件与撞击物形状等参数对该类构件动力响应的影响;最后利用简化能量守恒法计算了SC板跨中最大挠度.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参数分析范围内,钢板含钢率、撞击高度、撞击物形状与边界条件对该类构件动力响应影响较大,且当钢板含钢率大于4%时影响更加明显.建议的简化能量守恒法可有效预测SC板在撞击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最大挠度.  相似文献   
936.
为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拓展钢框架-钢板墙结构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2种典型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区的应用,以某高烈度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为结构方案原型,分别对其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抗震设计,并补充了弹性动力时程分析验算,同时对比分析了罕遇地震下2种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框架-钢板墙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模式呈弯曲型,塑性铰主要出现在钢板墙附近的梁端和柱端,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体系侧移模式呈剪切型,塑性铰主要出现在结构中间层的梁端。2种结构体系均能够满足预期的抗震设计要求,适用于高烈度区的多高层民用建筑。  相似文献   
937.
938.
高强螺栓止裂法修复含裂纹钢板疲劳受力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高强螺栓止裂法的止裂效果,首先基于带裂纹钢板的有限元模型探究孔径和螺栓预紧力参数对修复后钢板的应力分布和止裂机理的影响.随后对修复后的预裂钢板进行3组对比疲劳试验,评价了不同修复方法下的结构疲劳寿命,并与各国规范相关S—N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止裂孔法和高强螺栓止裂法均能延长损伤钢板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939.
利用宽厚板厂辊式淬火装备,对比分析了控温淬火和常规淬火工艺对不同厚度Q960E工程机械用超高强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两种淬火工艺下钢板淬火后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显示:20,30和40mm 厚Q960E钢板控温淬火至终冷表面温度40℃,可节约淬火装备用水量40%以上,淬后钢板表面质量优异,钢板平直度≤3mm/m.与常规辊式淬火组织明显不同,控温淬火后,钢板发生余热自回火,其近表面、1/4厚度和1/2厚度位置处均为自回火马氏体组织.Q960E钢板控温淬火后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平均维氏硬度≥420,略高于常规辊式淬火,钢板屈服强度>980MPa,抗拉强度>1000MPa,伸长率>14%,钢板塑性良好,-40℃ 冲击功>44J.  相似文献   
940.
提出一种装配式节点钢质耗能铰连接,对其关键部件开孔削弱钢板阻尼器,进行3种开孔削弱形式的试件轴向往复加载试验,考察开孔削弱钢板阻尼器的破坏模态,研究其滞回性能、骨架曲线、承载能力与延性性能等。探讨开孔削弱长度、开孔削弱宽度、宽厚比、厚度方向间隙等参数对钢板阻尼器滞回性能的影响。建立开孔削弱钢板阻尼器的简化力学模型,提出阻尼器滞回本构模型并对本构模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阻尼器的开孔削弱钢板在开孔削弱处开裂或断裂,避免了面外屈曲的发生,实现塑性耗能与破坏模式可控;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承载力均高于297.31 kN,位移延性系数Δ/Δy均大于4.5,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承载能力与延性性能;相比菱形开孔,竖缝开孔削弱阻尼器综合力学性能更优,建议开孔削弱长度a/L为0.25~0.55,开孔削弱宽度b/B为0.2~0.5,宽厚比为12.50~15.63,厚度方向间隙不超过2 mm;提出的开孔削弱钢板阻尼器滞回本构模型能准确地模拟阻尼器滞回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