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8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在《诗品》中,钟嵘的一个"孔氏之门如用诗"之喻,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的学者为之却步,有少数研究者尝试作出解释,却终不得要领。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探索,首先针对个别学者对"孔氏之门如用诗"之喻的合理性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多重辩驳。在对三种不合钟氏原意的理解作了逐一剖析之后,笔者以一种不同于前人的视角,对"孔氏之门"和"用诗"作了探究,最终提出了可行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22.
谱系观来源于谱学,钟嵘将其纳入诗歌研究领域,在《诗品》中建构起以溯源流、定品第为核心的诗学谱系观,历代文论家对其褒贬不一。正确阐释其谱系观,有助于我们认识钟嵘的文学批评思想及其《诗品》一书的价值。从谱系观的起源及前期影响、谱系观与文学史观之关系、谱系观作为自觉的批评观等方面对钟氏谱系观作综合考察,证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3.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在《诗品》中 ,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 ,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 ,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24.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切生命形式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也是诗歌的重要源泉。诗歌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诗人某种精神气质的升华,又是诗人情性的艺术表现,也是诗人个性禀赋的缩影。  相似文献   
25.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26.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27.
南朝钟嵘《诗品》在选诗和评诗上明显推重对怨情的抒发和表现,各家批评史对此现象的看法基本是从历史背景和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角度出发而言的。实际上,钟嵘《诗品》对诗歌抒发怨情的推重体现了魏晋南北朝士人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是诗歌以抒发情感为本位的观念成熟的一种标志。同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的盛行与魏晋玄学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28.
29.
钟嵘《诗品》谢灵运条引刘敬叔《异苑》之“谢玄亡”,自近代以来,海内外学都作了探讨,或疑为谢安亡,或疑为谢Huan亡,皆不当。从《晋书》谢玄《疾笃疏》中可证而亡  相似文献   
30.
以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及其序为切入点,分别从创作时间、创作动机、对象选择、五言诗诸问题及从文体论到作家论的转变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江淹对钟嵘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并简要指出这种分析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