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9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PbTiO_3微晶在凝胶玻璃中的生长及其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奎 《科学通报》1995,40(9):859-859
以铁电相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在电光效应,高介介质,以及调节玻璃的热胀系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自60年代就引起人们关注.随着当前纳米铁电微晶和精细复合技术研究的深入,迫切需要克服铁电超微粒子的团聚,获得尺寸易控的纳米铁电微晶以及制备新的复合体系.若能利用玻璃体中的受限环境原位析出尺寸易控的PbTiO_3超微晶粒对该领  相似文献   
182.
纳米ZnTiO3粉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nCl2、TiCl4为原料,以氨水为沉淀剂,采用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锌的钛酸盐。经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ZnTiO3粉体的粒径为2-3 nm,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粒子呈球形或近球形属六方菱形微晶。  相似文献   
183.
采用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抗氧剂中间产物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一种新的钛酸酯类催化剂用于中间产物与2-乙基己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的产品色度浅、有效成分含量高,抗氧性能好.产物经色谱分离获得了纯品,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对产物及中间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C、H和O的质量分数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对比产物与工业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可确定产物与工业样品具有相同的结构.核磁共振分析表明,产品的分子式与预测分子吻合.最后用HPLC外标法对最终产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粗产物中目标物的质量分数达到91.3%,而工业品为77%.  相似文献   
184.
水热合成法制备Sb3 掺杂的PLZT电光陶瓷.用XRD、拉曼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发现,Sb3 含量的增加有助于PLZT的铁电相变及介电性能的改善,当Sb3 掺杂量(摩尔分数)为2.4%时,其介电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5.
本论文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以醋酸铅(Pb(Ac)2)、钛酸四丁酯(Ti(OC4H9)4)为原料,乙二醇甲醚为溶剂,制备纳米级钛酸铅粉末。钛酸铅干凝胶在400℃下热处理2h后,可以得到结晶程度很高的纳米级钛酸铅粉体。由衍射峰的位置确定晶体为四方晶系,由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粒子粒径在20~70nm之间。  相似文献   
186.
用Sol-Gel法制备钛酸铝微粉及其低膨胀陶瓷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HNMR、IR、DTA/EGD/GC、TG、AAS、PSD和SEM手段,研究了Al(ON3)3.9H2O乙醇溶液与钛酸丁脂混合液的反应机理,钛酸铝晶相形成过程中晶相的变化及其陶瓷的热膨胀性。实验结果表明,形成整体凝胶的溶胶「Al^3+」:「Ti^4+」之比接近于理论值。主晶相钛酸铝的形成温度为1300℃,1400℃焙烧过的粉体其平均粒径为3.6μm,经1450℃烧结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为0.  相似文献   
187.
我国面临着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限制要求,以及商业催化剂(V2O5-WO3/TiO2)危废处理困难等问题.以工业偏钛酸为钛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xCeO2-yWO3/TiO2催化剂,研究了活性组分Ce,W含量对催化剂脱硝效率的影响,其中30Ce4W催化剂脱硝率90%和95%的温度区间最宽分别达到了310℃和285℃.采用XRD,XPS,BET,NH3-TPD,H2-TPR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及脱硝性能机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0Ce4W催化剂表面较高的Ce4+占比和化学吸附氧含量、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脱硝性能,且该催化剂表面氧化物更容易被还原并对NH3的吸附能力较大,因此其脱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8.
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纳米碳酸钙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将纳米碳酸钙进行湿法改性后,通过活化度和吸油值确定钛酸酯改性剂用量在2.5%时为最佳用量。然后通过在液体石蜡中的沉降体积验证了此改性剂用量可以作为最佳剂量,最后给出了偶联剂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89.
微波酸化K2Ti4O9,正十二胺微波胺基化改性H2Ti4O9,获得正十二胺柱撑的层状钛酸材料.研究了其作为吸附剂,pH、初始染料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直接湖蓝5B偶氮染料吸附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法改性钛酸钾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pH为2~4,脱色时间为40min,吸附剂用量为1g/L,温度为40℃时饱和吸附量最大,达到1333mg/g,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90.
将K2CO3和TiO2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得K2Ti4O9,经酸化处理后得到H2Ti4O9,用正十二胺乙醇溶液与之反应,获得正十二胺柱撑的层状化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所得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初步研究了有机胺支撑前后钛酸材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钛酸钾材料的层间引入正十二胺有机基团后,层间距加大,吸附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