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0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81.
The optimized geometries of the complexes between HnY (n=2, 3; Y=O, S, N) and LiNH2 have been calculated at the B3LYP/6-311++G^** and MP2/6-311++G^** levels. Three stable complexes were obtained. Freque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nlarged 2N-4Li presents the abnormal blue shift in three complexes. The calculated binding energy with 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 (BSSE) and zero-point vibrational energy (ZPE) corrections of complex Ⅰ-Ⅲ is -58.65, -31.66 and -69.59 kJ·mol^-1 (MP2), respectively. Natural bond orbital theory (NBO)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H2O…LiNH2 (complex I) and H3N…LiNH2 (complex Ⅲ) are formed with coexisting σ-s and n-s type lithium bond interactions, complex Ⅱ is formed with ττ-s type lithium bond interaction between HnY (n=2,3; Y=O, N) and LiNH2, and H2S…LiNH2 (complex Ⅱ) is formed with n-s type lithium bond interaction between H2S and LiNH2. Natural resonance theory (NRT) and atom in molecule (AIM) theory have also been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bond order and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lithium bond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82.
为了获得低成本的高重复频率超短光脉冲源,满足高速光时分复用(OTDM)的需求,该文使用商用的铌酸锂调制器对连续光进行相位-强度调制,利用色散补偿光纤(DCF)和梳状色散光纤链(CDPF)对产生的光脉冲分别进行啁啾补偿、非线性压缩.压缩后的光脉冲注入高非线性光纤(HNLF), 利用HNLF的自相位调制效应(SPM)展开脉冲光谱,滤波后消除光脉冲的基座实现脉冲整形.光带通滤波器(OBPF)的带宽为5 nm时,获得了脉宽为1.2 ps的光脉冲;OBPF的带宽为3 nm时,获得了无基座且接近Fourier变换极限的Gauss光脉冲,其脉宽为1.8 ps.结果表明,滤波器带宽对光脉冲的脉宽及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3.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将纳米碳酸钙进行湿法改性后,通过活化度和吸油值确定钛酸酯改性剂用量在2.5%时为最佳用量。然后通过在液体石蜡中的沉降体积验证了此改性剂用量可以作为最佳剂量,最后给出了偶联剂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84.
为了探索高放废物的处理方式,笔者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K2O.4TiO2晶须,并以该物质作为载体,研究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与锶的离子交换情况和浸出性能。利用XRD,SEM对载体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ICP-AES测定离子交换量和浸出量。结果表明:控制合适的条件可以合成具有高长径比的四钛酸钾晶须;载体的交换量随着交换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在实验条件下交换量最高可达93%;交换后进行高温固定是必要的,最佳焙烧温度为500℃,交换样品在整个pH值范围内都具有较低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85.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对前驱物和产物进行差热和热重分析 (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低温 (350,500 ℃) 热分解得到的是非晶态CoSnO3复合物氧化物,高温 (600, 700, 800 ℃) 热分解得到的是四方相CoSnO3和少量尖晶石型Co2SnO4,所得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电化学性能依赖于分解温度和结晶度.从容量和循环寿命综合考虑,相转变温度在600 ℃热分解所得试样的电化学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86.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La掺杂量分别为0,0.1,0.25,0.5 mol的BaBi4Ti4O15 (BBT) 压电陶瓷.通过SEM和XRD分析了BBT陶瓷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结构;用介电常数测试仪(LCR)和准静态d33测试仪分别测量了陶瓷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压电常数.结果表明:A位La掺杂并未改变BBT陶瓷的晶体结构; 虽然随着La掺杂量的增加(从0~0.5 mol),陶瓷的烧结温度有所提高(从1120℃提高到1150℃),然而它拓宽了BBT陶瓷的烧结温区(从20℃提高到50℃),并细化了陶瓷晶粒; La掺杂量为0.1时,BBLT陶瓷的压电常数比未掺杂的陶瓷增大了将近一倍(13pC/N),同时,与其它掺杂量的BBLT陶瓷相比,该掺杂量的BBLT陶瓷具有同频率下最大的介电常数及最小的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187.
锰酸锂电池循环性能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商品化的LiMn2O4和石墨作为正负极材料制作锰酸锂电池,并利用XRD和SEM表征LiMn2O4原料的结构和形貌.研究不同正负极料量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对各个料量比电池循环之后的正极进行XR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iMn2O4容量随着正负极料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最高达到106 mA·h/g,而电池的循环性能随着正负极料量比的减小而改善,正负极料量比为2.35时,170次循环后电池容量保持率为87.3%,并且在循环过程中,电池循环性能随着循环的进行而改善;循环后的LiMn2O4晶胞发生收缩,LiMn2O4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并且其晶胞收缩程度随着正负极料量比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8.
Li2O和Fe2O3对磷酸铁锂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不同组分的磷酸铁锂(LiFePO4)玻璃,经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差热分析(DTA)测定其密度和耐水性,讨论掺加不同摩尔分数的Li2O和Fe2O3对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i2O摩尔分数为30%,Fe2O3摩尔分数为20%时,玻璃的密度达到最大值2.7601g/cm3,而化学稳定性最小值为0.53...  相似文献   
189.
在环己烷溶液中,由萘锂和丁二烯反应制备了聚丁二烯基双锂引发剂。利用阴离子活性聚合特点和溶度参数相近相溶原则,采取有条件分批加料的方法,解决了萘锂在环己烷溶液中不溶、引发效率低的难题。结果表明,在丁二烯的环己烷溶液由1次加入改为2次加入、溶液摩尔浓度c丁二烯≥0.75c萘锂、丁二烯聚合度达到2之前体系中环己烷溶液加入量V丁油≤1.33V萘锂的条件下,可实现聚丁二烯基双锂引发剂制备反应在均相体系中进行;引发聚合实验证明,所制备引发剂活性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90.
提高高能炸药的爆轰性能始终是含能领域的研究目标,而金属硼氨储氢化合物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和超高释氢能力,将其应用于含能领域,其中的金属离子和分解产物中的高纯度氢气可以有效改善高能炸药的热分解性能.因此本文探索了锂取代氨硼烷的掺杂对1,3,5-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的影响.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优化了RDX的周期性几何结构并分析了其电子结构特性;基于Monte-Carlo方法构建了锂氨硼烷(LAB)掺杂RDX化合物的周期性结构,对预测的结构进行了电子结构的分析并用Gaussian 09程序下的BP86/6-311+g (d,p)理论水平设计了RDX及LAB的相互作用方式,并分析相应的反应热效应.模拟的结果表明,引入LAB后,对应的化学势能降低,反应的自发性提高,后续反应的放热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