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26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顾素芝 《科技信息》2008,(19):251-251
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尤其是各类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低,阅读时间越来越少。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看电视和上网聊天上。其实阅读可以提高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即感受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阅读提出了阅读兴趣,阅读范围,读者与作者实现精神共享,升华阅读的情怀,激发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43.
诗歌鉴赏的“客观性”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心灵相通的交流和结合。要完成传达与解读这一完美的任务,需要经过读者的直觉感受,逻辑思考和比较评价等相互交融才能达到美妙的和谐,产生审美的共鸣。戴望舒的诗歌作品《雨巷》、《我的记忆》、《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和欣赏,对于“客观性”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44.
本文谈古代文学教学的心得体会。一是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运用美的形象、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提高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而且是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是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二是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加强对作品意境的分析、鉴赏,培养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视揭示作家、作品的美好情操、情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45.
李政荣 《奇闻怪事》2006,(12):26-26
演戏需要进入角色。诗歌鉴赏同样需要进入角色。演戏不能进入角色,是亵渎观众:诗歌鉴赏不能进入角色,是隔鞋搔痒,是走马观花,是浅尝辄止。是无法领略诗歌美妙的艺术境界的。  相似文献   
46.
朦胧是一种模糊美,是一种隐约飘渺、寓意难定的风格特征,为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风格之一.作为诗歌风格的朦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境界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第二,寓意的隐晦性、多义性.  相似文献   
47.
郑典宗 《科技信息》2007,(1):155-155
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是各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条不容忽视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概述了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简单说明了美术鉴赏课与美术鉴赏能力的关系,最后提出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本文主要论述张竹坡的《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所包含的小说鉴赏理论思想:(一)鉴赏的任务: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二)鉴赏者应具备的条件:会看,会理解作者的苦心,深谙笔墨耕耘之苦辛,会从艺术上领会,理解作品;(三)鉴赏的过程:想象、体验与再创造:(四)鉴赏的结果:娱我。张竹坡在上述四个方面对中国小说鉴赏理论有了新的认识与突破。  相似文献   
49.
在高校开设传统诗词鉴赏与习作课程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本文从三方面探讨了高校诗词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