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阐述了临汾古城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思路,从保护古城遗址,传承民俗乡土文化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公园的景观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2.
文章通过梳理前贤今人之成果,以对陶寺遗址毁墓现象之探讨为中心,提出石峁古城的主人似即被帝尧流放幽陵之共工氏,皇城台即《山海经·大荒北经》所载共工之台,石峁人群族属当为共工氏与北狄之联合体;晚期陶寺古城或毁于共工氏之后人.  相似文献   
143.
144.
土力学性能研究十分注重土体的抗压抗剪性能,而对土体的抗拉性能研究较少.遗址土作为一种人工处理的特殊土,其力学性能尤其是抗拉性能相对较高,独特的力学性能是土遗址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土遗址研究的重点.本文对遗址土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对干湿循环后的试样进行了低应力条件下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干湿循环对遗址土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改装后的单轴拉伸试验仪器及三轴拉伸仪,测试了遗址土的抗拉性能.论文的研究结果为新郑门遗址稳定评价提供了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论文的研究方法也为抗拉性能较高的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5.
西北地区土遗址病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西北地区尤其丝绸之路沿线是中国土遗址分布最多的地区,其土遗址分布集中,种类多,赋存环境复杂,具有炎热、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干燥少雨、偶有极端降雨气候,大风、沙尘暴经常发生,构造活动剧烈和地震频繁等特点.土遗址的病害类型多,基本包括了干旱环境土遗址的所有病害.西北地区室外遗址主要病害是片状剥离、风力淘蚀和裂隙;室内土遗址的主要病害是污染、温度剥离和裂隙.土遗址的病害受赋存环境和土遗址本身的特性两方面控制,影响西北地区土遗址病害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风、雨和地震.  相似文献   
146.
黄晓霞 《科技潮》2000,(2):26-27
一位身材瘦小、身穿藏青色袈裟、脚穿木屐白袜的光头和尚,微笑着走上了清华大学的演讲台。他叫小岛康誉,来自"一休"的故乡。谁会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佛教僧侣使丝绸之路上最后一块神秘的古代人类废墟——尼雅古国在沙漠中沉寂两千年后又重现辉煌。尼雅古国,《汉书》上称其为"精绝国",不知何时神秘消失,长眠于沙海之  相似文献   
147.
略论景教在中国的活动与北京的景教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督教的支派之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为背景,介绍目前尚鲜为人知的景教遗址-北京房山景教崇圣院-十字寺的情况及其文物遗存,初步考察,分析了该遗址的历史价值,并通过这所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景教寺院遗迹,透视景教在中国两度兴衰的宗教、文化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8.
上海马桥遗址文化断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考古部门多年发掘已证实在上海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普遍存在新石器时代以来成因不明的文化断层现象,即前后应当相继的文化层中间出现不同时间尺度、不含任何文化遗物的自然淤土、泥炭或沼铁层.从这一点出发,笔者近年来对马桥遗址文化断层的成因作了进一步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9.
西安半坡遗址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讨论最近10000年来的植被和环境,制定治理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的战略方针,预测未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方法 通过对西安半坡遗址大围沟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孢粉分析,讨论该区植被的演替。结果 论证了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特征,总结了早、中、晚全新世在该区发育的植被及其所代表的气候环境。从该剖面17个样品中分析出了大量孢粉,做出了黄土地层的孢粉图式。据该剖面上孢粉组合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全新世的植被与相应的气候在时间上的演变与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结论 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150.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测定二里头遗址的一批陶器样品,对其主量和微量元素作了聚类和因子分析.结合XRD分析,发现二里头遗址不同发掘区域的陶器各自聚为一类,且同一出土单位的陶片尚能聚为同一亚类.这一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出土陶器应由专用陶窑供应.由此推测,二里头遗址的不同区域聚居着不同家族或氏族,并拥有各自的制陶作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