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9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373篇
系统科学   89篇
丛书文集   374篇
教育与普及   58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6篇
现状及发展   69篇
综合类   7838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851.
金属微粒是降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绝缘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金属微粒与电极的碰撞恢复系数可为微粒陷阱等金属微粒抑制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弹塑性变形理论,给出了法向恢复系数和切向恢复系数计算公式,并通过碰撞恢复系数测量平台研究了微粒材质特性、微粒直径以及碰撞速度对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实验测量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可靠性。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表明:按金属材质铝、铜、钢的顺序,法向碰撞恢复系数逐渐减小,切向碰撞恢复系数逐渐增大;法向碰撞恢复系数和切向碰撞恢复系数均与微粒直径呈负相关;同一斜碰撞角度下,法向碰撞恢复系数随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切向碰撞恢复系数随碰撞速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并且不同斜碰撞角度下的法向碰撞恢复系数或切向碰撞恢复系数变化规律类似。文中关于碰撞恢复系数的计算方法可为微粒陷阱等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52.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SX_2(X=F,Cl,Br,I)与H_2CO,H_2CS作用形成的分子间的S…O和S…S弱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X_2…H_2CO和SX_2…H_2CS双分子复合物的稳定性均随着取代基X电负性的减小而降低,这与分子间的距离、相互作用能的影响结果一致,即SX_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S上的吸电子基团越强,相互作用能就越大,分子间的距离就越小.能量分解表明复合物的形成主要源于分子间的静电作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表明分子间的S…O和S…S键作用均属于闭壳层的非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853.
研究了聚脲弹性体涂覆钢板、涂覆纤维复合材料板抗破片侵彻性能以及涂层与底材层间作用机制.通过弹道试验加载3.3 g立方体破片撞击聚脲涂覆钢板、FRC板结构,获得无涂覆、迎弹面涂覆和背弹面涂覆3种涂覆类型结构的弹道极限,得到了不同涂覆方式下结构抗侵彻性能差异以及变形与失效特征.结果表明,聚脲弹性体涂层对涂覆结构抗破片侵彻性能的影响作用与涂覆底材自身的吸能机制相关;钢板吸能形式为局部变形与剪切冲塞,涂层对钢板耗能作用影响小,且能够有效提高结构抗侵性能,迎弹面涂覆效果优于背弹面;FRC板吸能形式主要为背部纤维的拉伸断裂与层间分离,背弹面涂层抑制纤维板吸能作用,大幅降低涂覆结构抗侵效率.   相似文献   
854.
为提升三维网格的压缩性能,提出了一种网格法向与几何帧内-帧间预测编码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法向数据内部分量间(帧内)及几何与法向数据间(帧间)的相关性,实现附加法向信息的三维网格压缩,有效保持解码后三维网格的几何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测编码方法相比分别压缩三维网格法向与几何数据,能够显著提高附加法向信息三维网格的压缩效率.   相似文献   
855.
苯基膦酸(C_6H_5PO_3H_2)作为磷源,在温和条件下与Na_2MoO_4·2H_2O、2,2′-联咪唑(H2biim)反应,并借助H_2biim质子化后形成的有机阳离子[H_3biim]~+和杂多阴离子[(PhP)_2Mo_5O_(15)]~(4-)(PhP=C_6H_5PO_3)之间的电中和作用,在弱酸性水溶液中缓慢晶化,形成了1例以PhP为中心的Strandberg型苯基膦钼酸-联咪唑荷移盐(H_3biim)_4[(PhP)_2Mo_5O_(15)]·H_2O(1).利用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SCXRD和PXRD)分析、元素分析、红外(IR)光谱等手段对化合物1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A)考察了其热稳定性.以酸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为反应模型,探讨了化合物1的酸催化性能,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料比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作为固体多金属氧酸盐(POM)型催化剂,其催化活性高,结构稳定,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856.
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是指示珊瑚白化、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本文根据2015年5月对南海黄岩岛珊瑚礁的生态调查和样品采集,在潟湖内识别出5科10属20种珊瑚,对20种共36个珊瑚样品的共生虫黄藻密度分析得出:黄岩岛潟湖内珊瑚的平均共生虫黄藻密度为(2.36±1.20)×10~6 cells/cm~2,变化于(0.86~4.24)×10~6 cells/cm~2,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即枝状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密度(1.42±0.39)×10~6 cells/cm~2,远低于块状珊瑚(2.90±0.87)×10~6 cells/cm~2;黄岩岛潟湖内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密度显著高于南海其他珊瑚礁区,如南海南部的南沙群岛、南海北部的三亚湾等,表明相比于南海其他珊瑚礁区,黄岩岛潟湖内的珊瑚处于相对健康状况。但2015年的异常高温导致了全球主要的珊瑚礁区大面积的珊瑚白化,黄岩岛也出现高SST异常,结合NOAA卫星的热区图(Hotspot)和周热度指数(DHW)及现场调查的结果,本文推测2015年的高温并没有导致黄岩岛潟湖内的珊瑚发生白化。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关于黄岩岛的珊瑚共生虫黄藻的密度,为全面评估南海珊瑚的健康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57.
文章选取不同养分含量和灰分碱度的优势植物(白茅和香根草)凋落物,分析其覆盖厚度为5、10、20 cm下酸化尾矿和正常铜尾矿的pH值、游离氧化铁质量比以及金属硫化物生物和化学氧化速率等指标,揭示凋落物对铜陵水木冲废弃地尾矿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覆盖下,尾矿剖面氧气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含水量提高;近中性铜尾矿pH值显著降低,主要为金属硫化物的化学氧化过程,酸化尾矿pH值升高,以生物氧化过程为主;随凋落物厚度增加,pH值降幅(或增幅)增大;凋落物覆盖处理能够抑制尾矿中金属硫化物的化学氧化,引起近中性铜尾矿生物氧化速率的降低和酸化尾矿铁硫氧化微生物活性的提高。总体上凋落物覆盖有利于减缓铜尾矿的氧化进程,凋落物类型对尾矿总氧化速率影响不显著,凋落物的总灰分碱度和尾矿起始pH值是影响尾矿pH值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58.
氢能由于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零二氧化碳排放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有潜力的能源载体和传统化石能源的最佳替代品.电解水包括两个半反应: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近几年来,贵金属由于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特别是与新旧能源转换与利用相关的电催化性能,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贵金属铂(Pt)是HER最优异的催化剂,但其高昂的价格、极低的地球储量极大的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为了减少Pt用量,本实验采用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洞且易于制备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简称MOFs)PCN-250-Fe与适量氯铂酸(H2PtCl6·6H2O)进行复合再经过高温还原煅烧,最终得到具有良好HER性能的复合产物Pt@PCN-250-Fe,同时,我们对此复合产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材料表征及电化学HER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859.
针对背景差分法和帧间差分法在检测车辆运动目标时存在阴影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背景差分法和帧间差分法去除阴影的车辆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均值法从图像序列建模获取背景,通过背景差分法对当前帧进行差分得到背景差分图,二值化得到二值图.然后利用改进Robert算子对二值图与背景差分图进行边缘检测.最后通过对两张边缘图像进行帧间差分,得到去除阴影的车辆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860.
为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有源层的光吸收,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器件———具有多光学间隔层结构的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该结构通过调节多光学间隔层折射率的分布方式,调节有源层内光电场的分布,使有源层 对入射光得到充分吸收,进而优化器件性能。采用传输矩阵法对这种多光学间隔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进行了 光学模拟,探索了多光学间隔层折射率的分布方式对倒置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有源层光电场的分布和 短路电流密度( Jsc) 的影响。模拟选取的多光学间隔层是通过在ITO( Indium Tin Oxide) 玻璃衬底上依次旋涂未 掺杂ZnO 和掺杂浓度分别为0. 002 5 mol /L,0. 005 mol /L,0. 01 mol /L 的铯掺杂氧化锌( CZO: Cs doped Zinc Oxide) 薄膜制备而成的。模拟结果显示,采用从上到下铯掺杂浓度依次增加的多光学间隔层结构能有效提高 器件有源层对入射光的光吸收和短路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