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34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19篇
教育与普及   6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5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7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葛属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裂解法提取了葛属植物成熟叶片的基因组DNA,并利用凝胶纯化试剂盒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该纯化方法有效,所获得的DNA可用于PCR反应。  相似文献   
72.
钟儒刚  戴乾圜 《科学通报》1997,42(9):933-935
N-亚硝基化合物(NNC)在α-羟基化后生成重氮化物而与DNA结合发挥致癌作用是一已经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但是仅用α-位的活性却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均解释不了NNC的复杂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越来越多的试验证据表明非α-位的代谢活化在NNC致癌机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曾对153种NNC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进行了定量模式辨认研究,结果表明:在NNC分子上经代谢产生两个亲电活性中心是形成最终致癌物的必要条件;并且,在α-位的第一活性中心与非α-位的第二活性中心之间的最适作用距离约为280pm;从而证明了NNC致癌作用符合于“双区理论”.根据双区理论,我们还探讨了N-亚硝基化合物中N-N键旋转能障与其致癌性的关系.对于甲基取代的亚硝基哌嗪及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比其母体化合物的致癌性有显著增强的现象,我们提出了:环上杂原子的邻基参与作用提高了甲基代谢产物的活性,形成第二亲电活性中心是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分析结构参数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确定这一邻基参与作用的机制对于深入探讨NNC致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MNDO方法对具代表性的化合物,3,5-二甲基亚硝基哌嗪的甲基代谢活化产物与DNA碱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3.
戴乾圜  瞿波  钟儒刚  郑大威 《科学通报》1997,42(17):1901-1902
自从双区理论提出以来,多种有机致癌剂的结构和致癌活性的关系(QSCAN)得到了成功的理论解释和定量表征.据双区理论的原则设计开发的几种顺铂类似物也显示出具有高于顺铂和碳铂的抗癌活性.根据双区理论,化学致癌作用的关键步骤是具有双官能亲电活性中心的最终致癌剂与DNA互补碱基对的横向交联.这种交联产物及其结构特征对于深入探讨致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引人关注的问题.但因DNA横向交联的量很少,以致难以进行实验观察.本文采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法 PM3对强力致癌剂苯并[a]芘(BaP)经代谢活化产生的最终致癌剂与DNA互补碱基对的横向交联产物进行了全几  相似文献   
74.
分子系统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王小明 《大自然探索》1997,16(1):48-51,20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角度,介绍了分子系统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分子系统学中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5.
太极图与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蔚芳 《世界科学》1997,(11):24-27
马飞马跑与龟爬,事属遗传非近化;六四易卦基因子,太极图演核酸体。一、引言“太极”与“太极图”是描绘中国原始文化建立所根据的两个基础名词。顾名思义,太极图就是代表太极的图像。“太极”一词首先出现于《易经·系辞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只是解释八卦衍生的顺序,并没有定义出“何谓太极”?再者,《易经》虽然提出了“太极”这个名词,却从未示出太极图像。所以:何谓太极?如何根据太极绘制太极图像?就成为中国文化史中尚无可稽考的两个原始问题。根据史传,太极图像最早出现于东…  相似文献   
76.
绵羊全血中DNA的微量提纯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28  
介绍一种快速,简便地从绵羊冰冻全血中提取高纯度,大分子量DNA,并适合边远地区实际室操作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7.
王家睦  汪一平 《广西科学》1997,4(4):316-318,324
用溴化乙锭诱发质粒,溴化乙锭不同浓度对棒状杆菌基因组起不同作用,低浓度无作用;高浓度消除质粒,适中浓度能诱发质粒,本试验诱发出4种大小不同质粒,转种5代质粒消失。  相似文献   
78.
致病性念珠菌DNA的AFLP指纹图谱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半知菌亚门中的念株菌(Candida)约有20个种是人体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及生殖器官的常见腐生菌,它们还是AIDS患者念株菌性鹅口疮、食道炎及侵袭性感染常见的原因.通常的血清学鉴定方法是以不同菌体表面多糖抗原物质的差异为依据,但由于念珠菌有些菌体间抗原物质很相似,相互间有交叉反应,因此很难反映出实际的感染情况;而传统的表型分型法除了受环境因素和真菌本身变异的影响外,还受到实验本身重复性差,操作过程繁琐以及实验结果的判断有时并不十分明确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因此,建立一种稳定、快速、准确的致病性念珠菌基因分型鉴定方法在临床上对指导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由Zabeau等人1992年创立的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构建DNA指纹图谱的最新方法之一,该方法结合了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和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的特点,使用人工接头(Adapter)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基因组DNA片段连接并以此为DNA模板,合成系列3’-末端随机变化数个碱基且与人工接头序列相互补的PCR引物进行PCR特异条件扩增,经电泳检测后可获得DNA指纹图谱.本研究针对临床上常见的8种致病性念珠菌,以Pst I酶切基因组DNA构建了致病性念株  相似文献   
79.
耐药是恶性肿瘤化疗成功的主要障碍, 单功能烷化剂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以及双功能烷化剂如嘧啶亚硝脲(ACNU)等主要造成细胞DNA鸟嘌呤第六氧原子的烷基化损伤,导致G→A转换或DNA链间交联形成,继而产生细胞杀伤性效应.细胞内O~6-甲基鸟瞟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EC 2.1.1.63)能够高度专一地修复上述鸟嘌呤烷基化损伤,是决定肿瘤细胞对烷化剂耐药性的重要因素. 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MGMT活性低的细胞(Mer~-)对烷化剂高度敏感,而酶活高的细胞(Mer~+)则表现烷化抗性.人MGMT基因的克隆,使人们有时能利用转基因细胞  相似文献   
80.
将活化癌基因T24-ras的全cDNA序列正向插入真核载体pMAMneo,构建成重组质粒pMAMneo-T24-ras.将该质粒转染NIH3T3细胞,通过药物筛选,建成细胞系3T3(T24).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T24-ras基因已整合于受体细胞染色体中.3T3(T24)细胞表现出形态学方面的明显变化:具失去接触抑制能力,且在裸鼠体内致瘤等恶性行为.本文构建的T24-ras基因真核表达重组体和建立的转化细胞系可用于肿瘤的诊断、预防、治疗及抗肿瘤药物的筛选、评估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