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39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19篇
教育与普及   6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7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7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发现,绝大多数环境中的致癌剂,均通过引起DNA股间互补碱对的共价交联而启动细胞的癌变.DNA碱稀释过滤法证明:致癌物中的霉菌毒素即黄曲霉素G 1 ,N-亚硝基化合物中的亚硝基二乙胺,二丁胺,吗啉和四氢吡咯、偶氮染料中的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喹啉,均剂量相关地引起DNA股间交联.而相应类型的非致癌剂黄曲霉素B 2 、亚硝基二苯胺、4'-溴-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异喹啉,均不能引起此种交联.用DNA交联24h修复实验,首次提出测定DNA股间交联中、互补碱对交联比率的方法.证明:DNA非互补碱对交联被完全修复,但互补碱对间的交联则难以修复,而互补碱对交联的比率与其致癌强度相关.致突变谱数据证明:突变即点突变和移码变异都是由交联的互补碱对所指导.因此,双区理论是化学、内源物和物理致癌作用的合理机理.  相似文献   
32.
钟儒刚  戴乾圜 《科学通报》1997,42(9):933-935
N-亚硝基化合物(NNC)在α-羟基化后生成重氮化物而与DNA结合发挥致癌作用是一已经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但是仅用α-位的活性却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均解释不了NNC的复杂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越来越多的试验证据表明非α-位的代谢活化在NNC致癌机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曾对153种NNC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进行了定量模式辨认研究,结果表明:在NNC分子上经代谢产生两个亲电活性中心是形成最终致癌物的必要条件;并且,在α-位的第一活性中心与非α-位的第二活性中心之间的最适作用距离约为280pm;从而证明了NNC致癌作用符合于“双区理论”.根据双区理论,我们还探讨了N-亚硝基化合物中N-N键旋转能障与其致癌性的关系.对于甲基取代的亚硝基哌嗪及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比其母体化合物的致癌性有显著增强的现象,我们提出了:环上杂原子的邻基参与作用提高了甲基代谢产物的活性,形成第二亲电活性中心是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分析结构参数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确定这一邻基参与作用的机制对于深入探讨NNC致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MNDO方法对具代表性的化合物,3,5-二甲基亚硝基哌嗪的甲基代谢活化产物与DNA碱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3.
戴乾圜  瞿波  钟儒刚  郑大威 《科学通报》1997,42(17):1901-1902
自从双区理论提出以来,多种有机致癌剂的结构和致癌活性的关系(QSCAN)得到了成功的理论解释和定量表征.据双区理论的原则设计开发的几种顺铂类似物也显示出具有高于顺铂和碳铂的抗癌活性.根据双区理论,化学致癌作用的关键步骤是具有双官能亲电活性中心的最终致癌剂与DNA互补碱基对的横向交联.这种交联产物及其结构特征对于深入探讨致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引人关注的问题.但因DNA横向交联的量很少,以致难以进行实验观察.本文采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法 PM3对强力致癌剂苯并[a]芘(BaP)经代谢活化产生的最终致癌剂与DNA互补碱基对的横向交联产物进行了全几  相似文献   
34.
分子系统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王小明 《大自然探索》1997,16(1):48-51,20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角度,介绍了分子系统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分子系统学中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5.
太极图与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蔚芳 《世界科学》1997,(11):24-27
马飞马跑与龟爬,事属遗传非近化;六四易卦基因子,太极图演核酸体。一、引言“太极”与“太极图”是描绘中国原始文化建立所根据的两个基础名词。顾名思义,太极图就是代表太极的图像。“太极”一词首先出现于《易经·系辞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只是解释八卦衍生的顺序,并没有定义出“何谓太极”?再者,《易经》虽然提出了“太极”这个名词,却从未示出太极图像。所以:何谓太极?如何根据太极绘制太极图像?就成为中国文化史中尚无可稽考的两个原始问题。根据史传,太极图像最早出现于东…  相似文献   
36.
王家睦  汪一平 《广西科学》1997,4(4):316-318,324
用溴化乙锭诱发质粒,溴化乙锭不同浓度对棒状杆菌基因组起不同作用,低浓度无作用;高浓度消除质粒,适中浓度能诱发质粒,本试验诱发出4种大小不同质粒,转种5代质粒消失。  相似文献   
37.
用DNA行走方法和信息剩余度方法研究了核酸编码序列中的碱基关联,指出了这种关联的短程性.讨论了碱基组成漂变导致的表现关联效应和各种关联模的涨落限.对最近的有关文献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38.
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人及大鼠附睾精子核DNA和赖氨酸含量,发现不育者精子核DNA含量高于正常者,附睾头部精子核赖氨酸含量为1左右,而尾部精子核赖氨酸含量接近于零。提示精子核蛋白异常可能是某些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蚂蚁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不同体型的蚂蚁,提出了一套实用的总DNA提取方法.该方法依照虫体大小,分别采用冰冻固定后捣碎和剪刀剪碎两种方法破碎虫体,使材料利用充分,提高了提取效率.探讨了组织匀浆、DNA沉淀及溶解等实验中常见问题.结果表明,采用盐析法提取DNA,较传统的酚-氯仿抽提法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40.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1):1458-1458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R语言及Bioeonduetor软件包的图书.R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Bioeonduetor就是一个基于R语言的、面向基因组信息分析的应用软件集合.Bioeonduetor的应用功能是以包的集成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它提供的软件包中包括各种基因组数据分析和注释工具,以及与DNA微阵列相关的数据包.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介绍R语言和Bioconductor软件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