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60篇
教育与普及   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322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植物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排污河道污染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印度芥菜、超积累油菜、紫花苜蓿在施用不同配比的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上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及超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配比的增加,植物发芽率的抑止程度也增加;适应底泥中高浓度复合污染的植物,底泥施用能促进其生长,提高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植物体内积累的重金属Zn、Pb、Cd以生长在底泥与土壤比为2:1的印度芥菜为最大,分别为1 521 mg/kg、453 mg/kg和11.7 mg/kg;Cu、Ni积累量以生长于底泥中的玉米为最大,分别为128 mg/kg和89.1 m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底泥中有机物以种植玉米的底泥为最大,为76.89%.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的能谱分析发现,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聚集存在;经X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确证了配合体之间及重金属和配合体相互形成架桥而聚集成团,形成重金属结合物积累在植物体内,且在植物根部发现积累了Cu的有机氯化物.种植前后底泥的X射线衍射对比表明,种植后重金属的晶格结构和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72.
煤矸石淋溶重金属运移过程的水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重金属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转化特征,建立了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和重金属污染物传输耦合数学模型,并分别采用隐式差分和算子劈裂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重金属镉在地下环境系统中的浓度范围将沿地下水水流方向逐渐扩展,同一点位的浓度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粘性土壤比砂性土壤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这不仅为煤矸石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的动态规律,预测煤矸石堆放在周围可能造成的污染规律和污染程度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还可为对矿区开采前的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73.
874.
淋溶实验表明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类和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质,这些物质在降水淋溶作用下渗入含水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本文分析了煤矸石淋溶液对地下水的污染过程,指出自然风化作用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对污染物的形成和迁移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建立了淋溶液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迁移的双重介质模型,该模型可为淋溶液污染机理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5.
氧化塘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水生植物凤眼莲、草芦、香蒲、菹草、浮萍等对氧化塘的NH3-N,COD和总磷及重金属的去除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证明:草芦去NH3-H最高达93.6%,凤眼莲去COD最高达63.82%,菹草去总磷高达96.0%,凤眼莲根富集能力很强,其中对Cu富集倍数为886,Cd富集倍数为175,Cr^6 富集倍数为2046,其中浮萍对Pb吸附最强,吸富倍数为858。  相似文献   
876.
镉对长江华溪蟹的急性毒性与积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2001年5月一6月,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以体外暴露的方式给镉.实验设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分别在体外暴露镉24h、48h和72h后活体解剖雌蟹,取主要组织器官(外壳、鳃、肝胰脏、触角腺、卵巢)进行酸消化并测镉的含量.结果表明:镉对蟹体主要组织器官的生物积累具有选择性,积累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外壳>鳃>肝胰脏>触角腺>卵巢.镉对蟹体的毒性作用具有浓度——效应关系,即随着镉浓度的升高,组织器官中镉的生物积累也随之增加;但镉对蟹体毒性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不明显,组织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77.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铬对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 ,可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 ,灵敏度一般在 1 0 - 8g mL~ 1 0 - 1 0g mL之间 ,用于环境水样、粮食、合金等样品中铬的测定 ,取得了满意结果。本文就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 (Ⅵ )和铬 (Ⅲ ) ,按不同催化体系 ,从反应条件、灵敏度、测定范围和应用等方面加以归纳和讨论  相似文献   
878.
环境因子对海藻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探讨了环境因子pH、离子强度对两种常见大型海藻马尾藻(Sargassum fusiforme)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吸附重金属离子(Cu^2 、Pb^2 、Cd^2 、Ni^2 )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藻对Cu^2 、Pb^2 、Cd^2 的吸附的最佳pH范围为4~6;对Ni^2 的最佳pH范围为5~6;海带对Cu^2 、Pb^2 的吸附的最佳pH范围为4~6;对Cd^2 、Ni^2 的最佳pH范围为5~6;一定的条件下,藻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主要是溶液中共存离子参与吸附位点的竞争或负离子的空间阻碍导致的.  相似文献   
879.
对重金属螯合剂(EP110)处理印制电路板含铜废水进行了应用研究,讨论了pH值、EP110投加量、反应时间、助凝剂APC或PAC或PFS投加量及废水铜离子含量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3~13、EP110投加量大于水中Cu2+含量7倍(质量比)、反应时间约为15min及投加少量PAC/PFS的条件下,可以使处理水中Cu2+含量低于0.5mg/L的国家允许排放标准;采用该方法处理印制电路板低铜含量的含铜废水优于采用传统的化学处理法。  相似文献   
880.
吴永贵  熊焱  林初夏 《贵州科学》2007,25(Z1):138-143
运用水溞趋光行为的抑制试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磷营养水平和重金属(Cu、Zn、Cd)共同存在时的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下,水体中无机磷的生物毒性很小;当浓度较高时,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对水溞生物毒性存在显著差异,大小顺序为:PO43->H2PO4-≈HPO42-.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与水体中磷的营养水平有关,磷的存在可一定程度地减轻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毒害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富营养化状态下的重金属毒性变化以及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相互关系及生态毒性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为淡水资源的保护及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质量评价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