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20篇
教育与普及   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230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建立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的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美国佛罗里达、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荷兰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水体沉积物质量基准研究的最新资料,综述了建立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的方法研究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用于制定沉积物质量基准的两种方法-基于生物效应数据库的响应型阈值法(生物效应数据库法)和基于分配模型的相平衡分配法。  相似文献   
2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汾河太原段河床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其升迁释放规律。结果表明:(1)在河床沉积物中,铬铜的存在形态主要以难溶残余态存在,含量百分比分别为44.20%,53.06%;(2)在静态吸附实验中,河床沉积物对铬铜的吸附性能很强,且随pH的升高而略有增加,2h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终点,pH=5时,残留量仅为[Cu^2 ]=4μg/g、[Cr^6 ]=11μg/g,随pH的升高和净度的增加而减小,但[Cr^6 ]、[Cu^2 ]升迁释放量很小,仅占总量的1.1%-0.9%和4.3%-1.9%;(3)河床沉积物中铬铜的升迁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释放量随pH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3.
风化煤中提取的腐植酸类物质对废水中有害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络合作用,但有沉积速度慢,时间长,沉积不易分离等缺点,本文用腐植酸钠与纤维素反应产生的复合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络合效果比单纯用腐植酸钠效果要好。因而腐植酸纤维素 事物有望成为重金属污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24.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我国海洋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海洋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参考近50篇相关文献,主要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河口海区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水和海洋大气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基本上反映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化学分析领域的最新应用,并阐明了独到的见解.因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沥滤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解决污泥农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采用生物法对污泥中的重金属沥滤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土著硫杆菌的作用下,可使污泥中的Cu、Zn、Cd、Cr、Ni、Pb分别有77.7%、80.3%、54.1%、38.5%、71.6%和26.4%溶出;而硫氧化成硫酸可使污泥中的总大肠菌群大量减少.污泥经生物沥滤后,其重金属含量大大低于污泥农用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6.
多细胞藻海带对Cu2+、Ni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海带对Cu2 ,Ni2 的吸附性能及温度、时间,介质pH值,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海带对Cu2 ,Ni2 的去除率分别为95.17%、97.23%.  相似文献   
27.
18种杂草对重金属的超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针对目前植物修复中Cd—Cu—Zn—Pb复合污染的超富集植物缺乏研究,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对东北沈阳地区9科18种田间杂草植物进行其积累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e)、龙葵(Solanum nigrum)地上部Cd和Zn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地上部Cd和Zn的含量大于根部Cd和Zn的含量,具备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杂草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这些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与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大小无关,它们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杂草中具重金属超积累特征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针对目前植物修复中Cd单一污染和Cd-Pb-Cu-Zn复合污染的超富集植物缺乏研究,采用田间盆栽模拟试验方法,对东北沈阳地区20科54种田间杂草植物进行其重金属耐性及积累能力的初步系统研究.结果发现: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龙葵(Solanum nigrum)和小白酒花(Conyza canadensis)对Cd单一及Cd-Pb-Cu-Zn复合污染耐性均较强,对Cd有较高的积累能力,具有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很大.重金属元素间存在着协同和拮抗效应,在进行超富集植物筛选时,单一元素试验应与复合元素试验相结合,同时建议在利用某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进行修复实践之前,也应该进行类似的评估,以确保修复效果.田间盆栽模拟试验具有方法简单,接近植物生长环境条件,便于植物种识别鉴定等优点,是筛选重金属富集植物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9.
土壤污染对蚯蚓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农药和重金属污染区的蚯蚓调查结构表明:蚯蚓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土壤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减少,污染物在蝗蚓体内明显富集,并随土壤富集量的增加而增加,PTC-氨基酸初步分析结果也表明:污染区蚯蚓体和消化道内多种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清洁区,但重金属污染区蚯蚓消化道内氨基酸含量则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30.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悬浮颗粒中有机重金属的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口悬浮颗粒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从徐六径到口外海滨,悬浮颗粒中铅、铜、锌的有机态含量总趋势是逐步下降,但在最大浑浊带出现一个峰值;受潮流作用较强的南槽最大浑浊带比受径流作用较强的北槽最大浑浊带有机态重金属的含量高得多,这种现象洪季比枯季尤为显著;最大浑浊带内,南槽最大浑浊带铜,锌的有机态含量显著增加,与长江口其它河段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