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介绍一种测定重油灰分的快速、准确、简单的方法。采用该法分析试样,可获得较好的重现性和较小的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52.
重油催化裂化柴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酚类化合物是重油催化裂化柴油中主要的酸性物质组分,在重油催化裂化柴油中共鉴定出7类400余种酚类化合物。实验表明,碱萃取是分离催化裂化柴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碱浓度对酚的抽出率及酚类化合物的相对组成有很大影响。对国内几家炼厂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的比较发现,重油催化裂化柴油酚类化合物含量普遍偏高,相对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不同氧化程度的柴油进行分析发现,在柴油变质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单体的相对含量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3.
酚类化合物是重油催化裂化柴油中主要的酸性物质组分 ,在重油催化裂化柴油中共鉴定出 7类 40 0余种酚类化合物。实验表明 ,碱萃取是分离催化裂化柴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碱浓度对酚的抽出率及酚类化合物的相对组成有很大影响。对国内几家炼厂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的比较发现 ,重油催化裂化柴油酚类化合物含量普遍偏高 ,相对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不同氧化程度的柴油进行分析发现 ,在柴油变质过程中 ,酚类化合物单体的相对含量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4.
掺稀输送是常用的重油降黏管输方法,在重油中加入轻质低黏的油品可以有效降低重油的黏度,但大量掺稀后由于组成的改变,油品体系中的胶体稳定性会下降,导致出现油品不相容,产生沥青质絮凝、沉淀等问题。在某重油中掺入不同比例轻质低黏的石脑油,通过对沥青质显微观察等实验,考察了重油掺稀后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所用的重油中掺入5%~50%的石脑油后,当掺入稀油的比例使得油品体系的胶体不稳定指数大于0.9时,随着石脑油掺入量的增加,所观察到的沉积物增多,且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沉积物颗粒有逐渐增加、沥青质颗粒聚集体有逐渐变大的趋势,说明随着稀油掺入比例的增加,混合油体系中的沥青质絮凝析出现象加剧,混合油体系的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55.
通过LDO-70催化剂在9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的试用情况及标定结果分析,证明LDO-70催化剂对重油的转化能力较MLC-500型催化剂和LVR-60催化剂好,装置操作平稳,催化剂单耗较低,为0.75kg/吨,产品分布和实际轻收都较为理想;LDO-70催化剂使装置能耗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能耗从71.89kg标油/t原料降低到67.56kg标油/t原料;LDO-70催化剂活性高,克服了装置夏季生产,主风流不足对装置运行负荷造成的瓶颈,确保了装置在大处理量下的平稳运行。为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成功引入LDO-70催化剂,为提高装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6.
针对粒子群算法在优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早熟"现象,提出一种融合和声搜索及混沌的改进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混沌粒子群算法运行稳定,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和声搜索算法是一种模拟乐队调音获得完美和声过程的元启发优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性能。通过对4个标准函数的测试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融合和声搜索的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ith harmony search,CPSO-HS)跳出局部最优位置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稳定性高。改进的CPSO-HS算法已成功应用于重油热解模型的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57.
为深入研究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油水两相的流动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垂直管流装置,实验研究加表面活性剂后界面张力低于1 mN/m条件下持水率、混合流速等对重油(密度大于1.0 g/cm3)-水两相流动型态的影响,并建立流动型态图版。基于漂移流模型建立加剂后重油-水两相流动型态转变界限方程。结果表明:8种流动型态在较低的持水率下,分散相液滴更易被拉长,且2种或2种以上流态共存;加剂后混合流速越大、持水率越高,乳状液形成时间越短,经历的流型也越少;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超过90%。  相似文献   
58.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重油热解模型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标准粒子群算法在进化过程中种群多样性降低而早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种群多样性测度动态改变惯性权重系数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该算法能够平衡算法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不仅有效地避免早熟,而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两个经典的测试函数的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应用于重油热解模型参数估计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9.
水煤浆,粉煤和重油燃烧排放物生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水煤浆、粉煤和重油燃烧过程中有害物质(NO_x、SO_x、CO、黑烟和飞灰)的生成机理,定量计算了这些污染物质生成的数量。结果认为,水煤浆是一种低污染的清洁燃料,适宜于工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