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8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6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11篇
教育与普及   1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52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Cu-ZnO-ZrO2/SiO2催化剂对甲醇催化脱氢制甲酸甲酯的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应用连续微反、差示热分析、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对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本质、ZnO及ZrO2的助催化作用、可能的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磷酸钙催化剂上二异丁基乙缩醛裂解制乙烯基异丁醚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其中较好的催化剂是在500度焙烧的Ca3(PO4)2(1)。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表明在反应温度约300度,缩醛的LHSV=1.0h^-1时得到最佳反应结果:转化率约98.6%,选择性接近100%,用TPD法测定了催化剂表面的酸度和碱度,并与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用相转移催化剂的方法合成革乙哌啶的中间体,对原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摸索出中间体合成的最佳条件和最高收率,使改进前后的合成收率由34.6%提高到72.4%。  相似文献   
17.
降低FCC汽油硫含量的催化裂化催化剂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在催化裂化过程中进行汽油催化脱硫的技术路线,研制出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催化剂DS-Z3。以减压蜡油为原料,在固定流化床反应装置上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不管是作为催化裂化催化剂单独使用,还是与普通的FCC催化剂混合使用,都具有明显的脱硫效果,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汽油和C3 C4的收率。此外,使用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剂DS-Z3还可以使汽油在烯烃含量下降的同时,辛烷值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机气体化学裂解技术 ,用二甲苯作碳源 ,二茂铁作催化剂 ,噻吩作助长剂 ,氢气作载气 ,对碳纳米管的制备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二甲苯流量、氢气流量及有机气体裂解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碳纳米管的产量及形态有很大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 10 0 0~ 110 0℃ ,氢气流量为 15 0mL·min- 1,二甲苯的流量为 0 .12 1mL·min- 1时 ,能获得直径为 4 0~ 10 0nm的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的纯度可达 95 %以上 .  相似文献   
19.
比较1,1-双(2-叔丁基砜乙基)十二烷基苯基砜(1)双碳负离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环合反应结果,控制反应条件,在铁催化下可以生成偶联糁烯化的环烯产物(2)为主要产物;不加催化剂,加热回流反应得到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产物环丙烷化合物(3)。  相似文献   
20.
双金属氧化物和氧化物载体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NiO,CuO或MoO3)在经改性所得复合载体(TiO2-γ-Al2O3,MoO3-t-ZrO2或NiO-t-ZrO2)上的分散作用,这些三地体系中实验测定的氧化物分散容量与研究负载型二元氧化物体系所得嵌入模型的估算值基本相符;样品的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与载体的表面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和加料顺序以及焙烧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