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利用毕赤酵母表达抗真菌鲎素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义  赵军  虎长剑  范云六 《科学通报》1998,43(19):2085-2089
人工设计并合成了抗真菌鲎素基因tac。将该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上,使其准确融合了α交配因子分泌信号之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His^-,筛选出的转化子用甲醇作诱导物在30℃进行诱导后,分泌到培养基中的表达产物能够抑制稻瘟病菌孢子的萌发,tac基因以单拷贝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基因组中并有转录产物mRNA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2.
家蚕(Bombyx mori)的Nvd-Bm蛋白是一种与胆固醇7,8–脱氢酶相关的蛋白.根据NCBI中报道的家蚕中的胆固醇7,8–脱氢酶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AB232986.1),采用密码子优化及基因克隆技术,扩增获得胆固醇7,8–脱氢酶目标基因nvd-Bm,并构建了重组穿梭载体p PIC9K-nvd-Bm,通过电转化,成功构建了含有p PIC9K-nvd-Bm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异源真核表达工程菌株.经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表明,含有p PIC9K-nvd-Bm的毕赤酵母GS115表达菌株能够成功表达目标蛋白,为胆固醇的7,8–脱氢产物即7–脱氢胆固醇的生物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3.
CLAVATA(CLV)家族在拟南芥茎顶端分生区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平衡的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CLV基因家族编码受体蛋白激酶CLV1、受体样蛋白CLV2和细胞外多肽信号配基CLV3,前期研究表明,CLV1和CLV2可能以复合体形式接收并向胞内传递CLV3的信号,而受体激酶CORYNE(CRN)参与CLV3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和CLV2相互作用组成二聚体与CLV1形成平行独立的通路来应答CLV3信号.采用酵母双杂交泛素分裂系统研究了CLV家族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LV1的胞外域与CLV3和CLV2分别存在相互作用,这进一步为CLV家族受体-配体复合体的形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提高朱黄青霉(Penicillium minioluteum )α-葡聚糖酶(Dextranase)基因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根据毕赤酵母的密码子偏爱对酶基因进行优化与合成。优化后的基因片段与载体 pGAPZαA 连接,转化毕赤酵母 KM71 H。【结果】获得组成型分泌表达α-葡聚糖酶的工程菌 KM71 H/pGAPZαA-dex。发酵工艺试验中,摇瓶培养144 h,酶活为153 U/mL。6.8 L发酵罐补料分批培养92 h,酶活达到1218 U/mL。【结论】该工程菌以甘油作为碳源,发酵调控简单,产酶水平较高,具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5.
采用pull down和酵母共转化的方法研究了AtDWD与RCAR1之间的相互作用.体外pull down试验得出AtDWD与RCAR1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酵母共转化试验显示AtDWD的截断区域中只有WD45和WD345转化子可以在SD四缺培养基平板上长出正常的酵母菌落.实验结果表明,AtDWD C端的145~350位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与RCAR1相互作用的功能域.  相似文献   
166.
细菌四型菌毛(T4P)不仅在生物膜形成、DNA吸收和侵染致病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能够介导固体界面的滑动运动。尽管T4P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橙色粘球菌T4P系统中蛋白间组装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T4P系统pil N/O/P/Q单基因的敲除与回补实验显示敲除菌株导致橙色粘球菌群体运动完全丧失,而pil N/O/P/Q相应基因回补则恢复突变株群体运动。Pil N/O/P/Q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Y2H)检测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定位于周质空间的Pil P不仅与外膜蛋白Pil Q的C末端相互作用,也与内膜蛋白Pil O相互作用。遗传学与酵母双杂实验结果显示着Pil P蛋白是联通内外膜的桥梁,暗示着Pil N/O/P/Q蛋白形成跨越内膜、细胞周质和外膜的整合复合物结构,并在菌毛延伸和收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阐明橙色粘球菌菌毛的延伸与收缩的分子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7.
赵文素 《天津科技》2014,(6):110-112
酵母抽提物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调味料,在食品行业中用途广泛。简述了酵母抽提物的性能特点及呈味增鲜原理,并对其在方便面调味料中部分或完全替代味精的应用做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68.
热带假丝酵母的二元酸分泌现象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发酵生产十三碳二元酸体系中,细胞内有二元酸和烷烃的积累,其酸分泌相对于胞内烷烃的转化是快过程。为了解释细胞的生物转化和分泌现象,并为对进一步生产过程的优化作理论准备,该文以静息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 变化精确计算酸分泌量,研究了胞内二元酸的分泌和烷烃转化过程的动力学,基于酸分泌机理,提出了产酸化学结构模型。模型对二元酸分泌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得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 。  相似文献   
169.
重组Pichia酵母(Muts)发酵过渡阶段关键酶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组Pichia酵母表达系统的发酵存在从利用甘油为碳源生长到利用甲醇为碳源表达外源蛋白的发酵表达过渡阶段。Pichia酵母过渡阶段碳源代谢途径关键酶酶活分析表明:甲醇诱导3h AOX2酶活为0,4h时突然增加到0.05U,继续诱导,酶活缓慢增加;在过渡阶段甲醛脱氢酶和6-P-葡萄糖脱氢酶分别增加了6.1倍、2.5倍,而丙酮酸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分别下降为原酶活的29.4%及16.4%,表明甲醇诱导后甲醇完全氧化代谢途径得到强化,而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途径代谢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70.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效应由其受体c-Mpl介导,利用酵母双杂合系统(two-hybrid system)筛选与c-Mp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因子,以Gal 4BD融合c-Mpl膜内部分cDNA的pASMM为靶蛋白质粒,筛选了人胎盘cDNA文库,分离到人波形纤维蛋白部分编码序列,首次检测到波形纤维蛋白与TPO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