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2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PCR扩增得到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Reteplase(rPA)基因片断,将该基因片断插入到含有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载体pPIC9K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PICgK/rPA,转化Pichia pastoris GS115宿主菌.通过比较转化子在MM和MD平板上的生长状况,筛选His^ Mut^s表型转化子.并在2.0mg/mL G418平板筛选得到多拷贝转化子GR10,GR11.摇瓶培养,甲醇诱导外源基因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分子量约39ku,能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发生免疫反应;体外气泡法测定rPA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纤溶活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表达活性最高为1050IU/mL.  相似文献   
42.
野生革耳菌漆酶cDNA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分离到的野生革耳菌(Panusrudis)漆酶的cDNA序列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构建成受强启动子AOX1控制的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质粒DNA经BglII线性化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细胞,通过G418筛选和PCR鉴定的重组酵母在甲醇诱导后能分泌表达活性漆酶.低温培养是该漆酶基因活性表达的必要条件.培养基中添加400μmol/L的CuSO4最有利于漆酶的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43.
魏刚  雷娟  巩威  朱玉贤 《科学通报》2005,50(17):1863-1868
通过对拟南芥ATH1基因芯片数据的分析, 从拟南芥中鉴定到一个受干旱胁迫高水平诱导的cDNA片段, 并用RACE方法获得了其全长cDNA. PCR及定量实时PCR分析表明, 该基因在经干旱、紫外线照射、脱落酸、高盐以及水杨酸等胁迫条件处理后表达量均有显著提高, 特别是干旱处理后短时间内表达量迅速提高, 3 h后即提高到对照样品的430多倍. 通过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 我们将该基因归于DREB亚家族. 由于该基因编码蛋白含有典型的AP2/EREBP DNA结合结构域, 并在N端有一段富含谷氨酰氨残基的区域, 所以将它命名为QRAP2 (Glutamine-rich AP2). 凝胶阻滞实验结果显示, QRAP2蛋白能够特异结合DRE顺式元件序列但不能与mDRE和GCC等非相关元件结合. 酵母单杂交实验表明, QRAP2蛋白全长序列或其N端112个氨基酸与GAL4 DNA结合结构域形成的融合蛋白表现出转录激活功能, 而其C端135个氨基酸与GAL4 DNA结合结构域的融合蛋白则没有表现出转录激活活性. 现有资料的分析表明, QRAP2是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的新成员, 可能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参与激活相关下游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4.
将化学法合成的apoAI基因插入分泌型载体pPIC9K.将重组的pPIC9K—apoAI用BglⅡ酶切后,转化Pichia pastoris GS115菌株,筛选获得G418高抗性转化子.转化子经摇瓶发酵和甲醇诱导,上清液用SDS-PAGE检测,有明显的rApoAI表达.经Phenyl—sepharose 6(Fast Flow)疏水层析柱和Sephadex G-50(coarse)分子筛层析,得到rApoAI蛋白纯品.经Western blotting,N末端氮基酸顺序测定证明,毕赤氏酵母表达的rApoAI与人血浆提取的ApoAI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5.
将PCR扩增得到的αpoAⅠ基因片段插入胞内表达质粒pPIC3.5K,重组的pPIC3.5K-αpoAⅠ用BglⅡ酶切后,转化Pichia pastoris GS115菌株,筛选获得G418高抗性转化子,再通过PCR鉴定证实口αpoAⅠ基因已整合到染色体上.其转化子经摇瓶发酵和甲醇诱导,收集细胞裂解后,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明胞内有明显的rApoAⅠ表达,其分子质量与人血浆提取的ApoAⅠ相同.  相似文献   
46.
实验基于主要发酵副产物的生成含量评价优选发酵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采用优选发酵毕赤酵母Z9Y-3和商业酿酒酵母F33设计同时和顺序两种接种方式启动模拟葡萄汁的酒精发酵,以酿酒酵母和发酵毕赤酵母单菌株发酵为对照。琥珀酸和乳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油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分析,挥发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结果显示,优选菌株参与下的发酵没有显著影响酒精发酵的进程,但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毕赤酵母生长速率低于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纯发酵相比,混合发酵提高了甘油的含量,降低了挥发酸的含量,其中顺序接种的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活菌数最高,发酵毕赤酵母存活期最长(7d),发酵过程中甘油累积量最高(2.7g/L),挥发酸含量最低(0.2g/L)。不同发酵处理中,琥珀酸和乳酸含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但其最终含量变化不显著。综上可得,优选发酵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的混合发酵具有应用于葡萄酒酿造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7.
从红法夫酵母提取了葡甘露聚糖、虾青素并制备了葡甘露聚糖-虾青素(GM-ASTA)复合物,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热失重(TGA)和分子对接模拟分析,探讨了GM-ASTA复合物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致肉仔鸡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葡甘露聚糖和虾青素形成了复合物,前者主链通过范德华力和静电力与后者紧密结合. GM-ASTA复合物能显著地改善AFB1导致的肉鸡肝损伤后果,具有吸附AFB1并解除其毒性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48.
微藻是生物柴油理想的原料,但微藻尺寸较小,细胞密度较低,导致微藻采收困难。为提高微藻的采收率,节约成本,实验采用自絮凝斜生栅藻Scenedesmus sp.-BH与富油小球藻C.vulgaris XJB共培养技术来提高小球藻C.vulgaris XJB的絮凝率,同时与调节p H、添加Fe Cl3和添加壳聚糖3种化学絮凝法对比。结果表明:3种化学絮凝法60 min时的最佳絮凝率分别为84.2%、96.5%和72.9%;共培养最佳条件下小球藻C.vulgaris XJB 60 min时的絮凝率为33.3%,8 h后的絮凝率可达73.2%。共培养条件下小球藻C.vulgaris XJB的絮凝率比化学絮凝法的稍低,但该方法不会引入有害化学物质,后期分离成本低,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絮凝方法。  相似文献   
49.
使用RNA-Seq技术,对毕赤酵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基于测序结果,对现有毕赤酵母基因组进行了重注释,修正了基因组序列中的错误位点861处,发现了新转录本249个及可变剪切现象83个,并更正了553个转录本的错误注释。经过表达谱分析,在毕赤酵母中发现了2个新型强启动子,分别命名为P437和P1431,其驱动的转录本的最高转录水平分别为AOX1基因的1.78倍和3.40倍。序列分析显示,P437和P1431序列中存在着多个酵母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50.
粘红酵母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粘红酵母处理味精废水的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进水COD浓度为10000mg/L,pH为6.16,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72h,接种量为15%。该条件下可使味精废水COD的去除率达80.53%以上,利用发酵后的菌体,可提取单细胞蛋白,提取油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