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1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8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针对高铝粉煤灰拜耳法溶出渣进行了脱碱工艺研究,考察了[n(C)/n(S)](CaO与SiO2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及体系碱浓度等对脱碱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脱碱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灰的方式可以实现高铝粉煤灰拜耳法溶出渣中氧化钠的脱除,并回收部分氧化铝;反应温度对氧化钠和氧化铝回收率均造成显著影响,而[n(C)/n(S)]仅对氧化钠的溶出率影响较大;在温度260℃、氧化钠质量浓度小于80g/L、液固比4、[n(C)/n(S)]为1.8、反应时间2h条件下,脱碱率为91.2%,氧化铝回收率为28.0%;拜耳渣脱碱过程物相由水合铝硅酸钠向水化石榴石及铁水化石榴石转变.  相似文献   
202.
以氯化法生产钛白粉的主要原料酸溶性钛渣中的水分为研究对象,对酸溶性钛渣的常规干燥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酸溶性钛渣在温度变化、样品质量变化、以及初始含水量变化的条件下,获得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行为,从而揭示酸溶性钛渣干燥过程的基本规律,探明酸溶性钛渣内部的传质机理。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为干燥冶金、化工原料的工业化应用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3.
酒钢矿渣属于酸性低活性矿渣,为了激发其潜在活性,解决其强度低的问题,采用机械活化的方式,将熙金公司生产的原状渣粉粉磨1.0 h和1.5 h,以获得不同细度的渣粉,对其进行粒度和微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渣粉细度对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粉磨时间增加,矿渣微粉粒径迅速减小,粉磨1.5 h后的矿渣微粉平均粒径从24.31μm减小到12.26μm,降幅达到49.6%;微观分析表明,机械粉磨主要是对矿渣颗粒的粒径和表面形貌产生影响,不会改变其内部晶体结构及物相组成;胶结充填体的强度随着渣粉细度的增大而增大,粉磨1.0 h的中细渣粉3 d、7 d和28 d强度较之于原状渣粉分别提高了33.3%、30%和9.3%,粉磨1.5 h的超细渣粉3 d、7 d和28 d强度较之于原状渣粉分别提高了63%、53.6%和35.2%。  相似文献   
204.
针对冻融损伤分析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锂渣掺量对混凝土质量、动弹性模量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多使用再生粗骨料不利于抗冻性的提高;适量添加锂渣可以有助减轻冻融循环给混凝土带来质量损失的影响,且随着掺入量的增加,抗冻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掺量为20%时,抗冻性能达到最优。由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以及锂渣掺量两因素的混凝土冻融后抗压强度劣化方程。  相似文献   
205.
针对水体中Cd2+污染问题, 采用生态安全型火山渣进行吸附低温水体中Cd2+的实验研究, 分析火山渣吸附Cd2+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火山渣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Cd2+吸附剂, 1.00 g火山渣对10 ℃,0.5 mg/L水体中Cd2+的去除率达97.10%; 接近中性环境有利于吸附Cd2+; Ca2+,Mg2+,NO-3对火山渣吸附Cd2+有抑制作用, Fe2+和 Mn2+的抑制作用较小; 当NH+4和NO-2的质量浓度低于50 mg/L时, 对吸附无影响, 当其质量浓度大于50 mg/L时, 对吸附有抑制作用; SO2-4对吸附作用无影响; 质量浓度较大的HCO-3对吸附Cd2+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6.
研究以青花椒为主要原料,辅以青椒和大蒜等原料,基于传统工艺开发了一种经超高压杀菌处理的花椒酱,对青花椒的护色方法进行优化,对超高压灭菌后的花椒酱进行了货架期预测。经过响应面优化护色剂使用量,发现青花椒经0.89 g/L抗坏血酸、0.1 g/L硫酸锌和2.62 g/L柠檬酸复配的护色液浸泡后护色效果显著。利用电子鼻对花椒酱的风味类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花椒酱中的风味类型主要由无机硫化物、烯萜类物质和氮氧化物风味成分组成。采用Q10货架期预测模型对花椒酱的货架期进行预测。综合感官评价、色差、水分变化及菌落总数在花椒酱35℃和45℃贮藏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得出:花椒酱在35℃贮藏条件下货架期为25 d;花椒酱在45℃贮藏条件下货架期为13 d。利用货架期模型预测花椒酱在4℃和25℃的货架期,结果表明花椒酱在贮藏温度为4℃时的货架期为189 d,在贮藏温度为25℃时的货架期为48 d。  相似文献   
207.
轻量化是世界汽车发展的方向,中高锰钢因高强、高塑、高加工硬化率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关注。除Mn含量高外,该钢种通常含有较高的Al以降低材料密度、防止氢延迟断裂等。因合金含量高,钢液中的溶质元素和顶渣会发生较强的渣/钢反应,进而对钢液、顶渣、洁净度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不同Al含量的中锰钢与精炼渣的反应及其影响。本文采用渣/钢平衡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Al 含量(0.035wt%, 0.5wt%, 1wt%, 2wt%)的Fe?10Mn?xAl 合金体系与CaO?SiO2?20wt%Al2O3?6wt%MgO (CaO/SiO2 = 4)精炼渣之间的反应,及其对钢液和炉渣成分、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对钢液和炉渣成分变化以及夹杂物转变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渣/钢反应后,钢中Al含量显著降低,初始Al含量对反应后钢、渣的成分有重要影响。随着初始Al含量增加,钢中的Si和渣中的Al2O3逐渐增加,而渣中的SiO2和MnO逐渐减少。造成该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初始Al含量增加,钢液中的Al逐渐替代Mn与渣中SiO2反应,即渣/钢之间的主控反应由2[Mn] + (SiO2) = 2(MnO) + [Si]转变为4[Al] + 3(SiO2) = 2(Al2O3) + 3[Si]。随着初始Al含量增加,钢中夹杂物类型也发生很大变化,转变路线为:MnO → MnO?Al2O3?MgO → MgO → MnO?CaO?Al2O3?MgO 和 MnO?CaO?MgO,相应的夹杂物形状由球形变为不规则状,最后又变为类球形。其转变机理是:随着初始Al含量增加,钢中Al逐渐替代Mn与渣中SiO2反应,且Mg、Ca依次从渣中还原进入钢液,故而夹杂物类型发生上述转变。  相似文献   
208.
MnO–SiO2二元系作为废旧锂离子电池、海洋锰结核还原熔炼过程中的基础渣型,测定有价金属(如镍)在渣中的溶解度、活度及活度系数热力学数据十分必要。为此,本文测定了温度1623 K、氧分压10?7,10?6,和10?5 Pa时SiO2饱和的MnO–SiO2渣和Al2O3饱和的MnO–SiO2–Al2O3渣中NiO的溶解度和活度系数。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镍在MnO–SiO2渣和MnO–SiO2–Al2O3渣中主要以NiO形式存在,且渣中NiO的溶解度随着氧分压增加而增加;向MnO–SiO2渣中加入Al2O3可以降低渣中镍的溶解度,增加NiO的活度系数。此外,SiO2饱和的MnO–SiO2渣和Al2O3饱和的MnO–SiO2–Al2O3渣中NiO的活度系数(γNiO,以纯固体NiO为参考态)可分别按如下公式计算:γNiO = 8.58w(NiO) + 3.18; γNiO=11.06w(NiO) + 4.07, 其中,w(NiO)为渣中NiO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209.
本文叙述了液态排渣燃煤燃烧室冷态试验的研究方法和某些结果。根据模化理论设计并建造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燃烧室冷态试验模型。模型中的气流速度用五孔球形探针测量。根据测点数据,计算了轴向、切向和径向速度分量以及流函数,给出了模型的流场分布图。在流场测试的基础上,计算了煤粉粒子运动轨迹,并进行了冷态粒子着膜试验。结果表明,冷态试验是研究和改进燃烧室的一种经济、简便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10.
分析了鱼抗冻多肽分子的结构特点和鱼抗冻多肽溶液中抗冻多肽分子(AF(G)P)与冰晶表面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鱼抗冻多肽溶液中的冰晶生长理论.合理地解释了冰晶生长的各向异性习性.并给出了周期性键链理论的一个定量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