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8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477篇
系统科学   66篇
丛书文集   630篇
教育与普及   48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5篇
现状及发展   50篇
综合类   1148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567篇
  2003年   663篇
  2002年   654篇
  2001年   621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494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443篇
  1996年   402篇
  1995年   367篇
  1994年   348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07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对CO和H2在483K、3.5MPa条件下,在充满F-T合成产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00)或超临界正戊烷的催化剂微孔内的扩散速率、孔内气体浓度分布以及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合成气在F-T产物中的扩散速率比超临界介质中低得多,从而造成了气相反应中从催化剂孔中到孔内显著的合成气浓度梯度及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的下降,从理论上解释了超临界条件下CO转化率和烃收率优于气相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912.
S2O2-8/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的正戊烷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焙烧温度、活化温度等因素对S2O 2-8/ZrO2(PSZ)固体超强酸常温下催化正戊烷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色谱-质谱( GC-MS)、傅里叶红外(FT-IR)、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面测定(BET)、含硫量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正戊烷反应产物、催化剂晶型变化及表面酸位类型等. 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活化温度是影响催化反应活性的关键. 焙烧温度在723~973 K制备的PSZ固体超强酸催化 剂,308 K下对正戊烷均具有催化反应活性,823 K焙烧样品活性最佳;对于最佳焙烧温度样 品,活化温度在373-673 K之间,均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活化温度为523 K时活性最佳. 异构化表观活化能为41.7 Kj/mol. 整个反应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反应初期,产物均为异 戊烷,表明发生的是异构化反应;反应中期,异构化反应速率减低,产物中出现异丁烷,表 明异构化反应和裂解反应同时发生;反应后期,异构化产物明显减少,异丁烷和己烷异构体 明显增加,表明裂解反应已经取代异构化反应,成为反应的主流. 适宜的焙烧温度使ZrO2 晶化是形成超强酸的必要条件;合适的活化温度影响酸位类型,523 K下活化的样品主要为 强Brnsted酸位,同时有少量的强Lewis酸位存在.  相似文献   
913.
通过光学活性的 2 ,2’-二取代 1 ,1’-联萘和间吡啶桥的连结 ,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型分子内双螺旋化合物 .其结构经 MS、NMR和元素分析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914.
将禽流感病毒接种于12 d鸭胚,接种后24,36,48 h分别采取其绒毛尿囊液、绒毛尿囊膜、胚体,其中绒毛尿囊膜及胚体制成18种AGP抗原,并与标准AGP阳性血清进行AGP反应,结果表明:取48 h死亡鸭胚的绒毛尿囊膜经过研磨、反复冻融及灭活制备的AGP抗原与标准AGP阳性血清反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15.
对水溶液中酪氨酸缩水杨醛席夫碱和Zn2 现场配位进行了研究,合成了Zn2 席夫碱配合物3种,通过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分别为配合物1:Zn·L·Bipy·KAc;配合物2:Zn·L·Phen·0.5H2O;配合物3:Zn·L5·Ap·kAc·1.5H2O.通过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16.
GC-MS/MS法检测尿液中的苯丙胺类毒品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快速检测尿液中苯丙胺类毒品成分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GC—MS/MS)。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快速检测尿液中的苯丙胺类毒品成分。  相似文献   
917.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酸和醋酸锌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首先制备前驱物二水合草酸锌,进而在微波场辐射分解,得到产物纳米氧化锌。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纳米氧化锌为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六角晶系结构,平均粒径约为8nm。  相似文献   
918.
手性配体/Ti(OPr-i)4催化苯甲醛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联萘二醇,D-樟脑,(-)-假麻黄碱,(-)-α-苯乙胺以及(+)-氯霉胺为手性源,合成了6种新的手性磷化合物及一种新的Schiff碱,将它们作为配体催化剂,在Ti(OPr-i)4存在下,用于催化苯甲苯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得到很好产率的氰醇,但立体选择不理想,只有中等程度以下的ee值。  相似文献   
919.
选取了四个含P、S、N杂原子的化合物作为配位基前体:  相似文献   
920.
讨论了正碳离子的稳定性与反应活性的关系,任何能分散缺电子碳上正电荷的因素,都能使正碳离子稳定.越稳定的正碳离子越易形成,反应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