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基于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基础上构建集约度模型,并在ArcGis和GeoDa软件支持下,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集约度及相关性等4个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52、1997、2008、2010年人均耕地进行深入探析.结果表明:自1952年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县域相对发展率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区内耕地利用集聚趋势逐步减弱; 区域人均耕地水平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各水平区逐步呈块状分布,耕地重心迁移显示1952—1997年表现为耕地南北差异,而1997—2010年则表现为东西差异; 受政策、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差异明显,其空间分布与耕地重心迁移呈正相关性; 关联分析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历“围湖造田”、“退田还湖”、“人地和谐”等阶段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粗放型县域持续减少,并呈现出区域集聚状况; 正相关性县域由区域的西南部集聚向区域西南、中部及东北部呈“N”字型分布.  相似文献   
152.
综述了鄱阳湖水体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总氮(TN)含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速快,2000年后缓慢增长,总磷(TP)含量保持稳定,TN、TP含量呈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特征; 湖区氮磷污染总体呈东部和南部污染重,西部和北部污染轻的特征; 入湖河道输入是鄱阳湖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赣江贡献率最大,修河最小; 目前研究存在采样频率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ArcGIS等软件支持下,基于生态与经济2个子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区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经济区生态经济已由低水平耦合进入拮抗阶段,但2者协调程度仍处于低度协调阶段.经济区生态经济耦合度和协调度分布不均衡,高值区围绕中心城市分布.根据各研究单元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组合情况,结合耦合度、协调度理论内涵,可将经济区划分为磨合发展型、经济超前型、拮抗发展型、生态主导型4类区域.研究从主体功能区角度提出促进研究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4.
本项目通过调查和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和运行调度、丹江口水库蓄水与跨流域调度造成的区域性水资源配置情况及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分析评估对流域气候、降雨、径流、泥沙、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为从流域层面上提出两库两湖水资源和水生态安全的保障对策提供支撑,为将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理论指导。项目研究成果在不同流域和区域得到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5.
HJ-1A/1B卫星CCD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在内陆湖泊水色遥感定量监测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大气校正是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采用6S模型对2009年10月24日鄱阳湖HJ-1A/1B卫星CCD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处理,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S模型校正后的CCD影像水体遥感反射率能表现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入江水道高于主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二波段(绿光波段)和三波段(红光波段),大气校正结果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6%、12.6%,最小相对误差分别达到3.0%、1.6%;一波段(蓝光波段)、四波段(近红外波段)大气校正结果误差较大,建议参数反演时尽量避免采用这两个波段.  相似文献   
156.
应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间经济联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网络密度值较小,城市间经济联系相对较弱;中心度分析显示南昌市区是该区域的“中介”城市;凝聚子群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南昌市区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整个区域网络结构具有较多的小团体分布。在今后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7.
为从形态学阐述水鸟共存机制,对鄱阳湖越冬的常见水鸟(24种游禽和36种涉禽)的体质量、体长、嘴峰、跗蹠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游禽间体质量比值(1.22±0.06)和嘴峰比值(1.22±0.14)略高,体长比值(1.09±0.03)和跗蹠长比值(1.07±0.02)略低.涉禽间体质量比值(1.18±0.03)略高,体长比值(1.07±0.01)、嘴峰比值(1.09±0.01)和跗蹠长比值(1.08±0.2)略低.游禽和涉禽的各形态特征比值均在1.1~1.2左右,这说明鄱阳湖鸟类的共存主要依赖物种的生态习性的分化维持的.亲缘物种形态特征较为相似.灰鹤(Grus grus)与白枕鹤(G.vipio)、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与灰雁(A.anser)、罗纹鸭(Anas falcata)与针尾鸭(A.acuta)、斑嘴鸭(A.poecilorhyncha)与赤颈鸭(A.penelope)等鸟类间形态相似性较高,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苍鹭(Ardea cinerea)等鸟类与其它水鸟差异较大.运用竞争排斥原理分析了水鸟形态分化与物种共存和数量多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8.
根据在鄱阳湖大汊湖采集的200 cm土壤沉积物剖面样品(DCL剖面),基于14C 测年建立时间标尺和粒度组分等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对鄱阳湖区300年来的洪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300年来洪涝灾害可分为3个阶段:1680—1749 a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不明显,洪涝灾害少而稳定,大洪水年较少; 1750—1890 a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较明显,洪涝灾害频繁; 1891 aB.P.至今鄱阳湖地区气候变化显著,洪涝灾害频繁,并且大洪涝年份多.鄱阳湖区300年来的干湿状况可划分为干燥—湿润—干燥.  相似文献   
159.
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60.
水文预报及其径流变化趋势预测能够为防汛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是水库调度兴利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分布式水文模型相比,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建立降雨径流预报模型具有简单可行和精度较高的优点.该文以鄱阳湖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抚河流域的降雨和径流数据分别作为模型驱动数据和标签数据,通过LSTM网络实现抚河流域的径流模拟工作.结果表明:在使用气象站数据建立的日尺度径流模拟模型中,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关性均达到0.9以上,偏差在±5%以内,模型表现非常好;在使用TRMM数据建立的月尺度模型中,整体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关性在0.9以上,整体偏差在±5%以内,模型表现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