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7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1061篇
系统科学   407篇
丛书文集   624篇
教育与普及   3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44篇
综合类   13873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854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900篇
  2008年   997篇
  2007年   1092篇
  2006年   972篇
  2005年   690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210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Cu(Ⅱ)离子驱动下,2-羟基-2,2′-二吡啶基-乙酮于甲醇溶液中发生分解形成超分子配合物Cu[(C5H4N)COO]2.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0.37746(7)nm,b=1.2048(2)nm,c=1.1923(2)nm;α=90°,β=91.598(3)°,γ=90°;Z=2,R=0.0252.配合物中,两个2-羧基吡啶均以二齿螯合方式与Cu(Ⅱ)原子配位,形成具有平面四边形的单核基本单元,相邻单元籍C-H…O氢键的连接构筑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毗邻的二维结构又通过π-π堆积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992.
Interests on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have been raised since it is a region with the greatest warm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 70-year history of precipitation δ~(18)O has been recovered using an ice core record retrieved in a plat portion of the firn area in the Guoqu Glacier (33°34′37.8″N, 91°10′35.3″E, 5720 m a.s.l.), Mt. Geladaindong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in November, 2005. By using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ce core δ~(18)O record and summer air temperature (July to September) from the nearby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 history of summer air temperature has been reconstructed for the last 70 years. Summer temperature was relatively low in 1940s and high in 1950s to the middle of 1960s. The lowest temperature occurred in the middle of 1970s. Temperature was low in 1980s and dramatically increased since 1990s, keeping the trend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warming rate recorded in the ice core with 0.5℃/10 a since 1970s is much higher that that in the central TP and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H), and it becomes 1.1℃/10 a since 1990s which is also higher than these from the central TP and the NH, reflecting an accelerated warm-ing and a more sensitive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high elevation region.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出了纳米四水羟基硝酸氧铋[Bi6O4(OH)4](NO3)6(H2O)4,并以热分析为手段对纳米[Bi6O4(OH)4](NO3)6(H 2O)4的热分解过程和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动力学研究确定了[Bi6O4(OH)4](NO3)6(H2O)4脱硝酸根反应属于球对称的三维扩散的D3机理,热分解表观活化能为E=98.90033 kJ/mol,lnA=27.13109.  相似文献   
994.
以金属硝酸盐和EDTA为原料,用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Ca3(VO4)2:Eu发光材料,分别用FTIR、XRD、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Ca3(VO4)2:Eu荧光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仅在740℃焙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纯物相的Ca3(VO4)2:Eu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995.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经历了从“手护手原则”发展到《德国民法典》关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真正确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以其特定的价值和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为基础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日渐频繁的交易的安全。而在我国,《物权法(三审草案)》中就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初步的规定,但笔者认为该规定有瑕疵,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96.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模拟夏季极端降水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累积频率的统计方法和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CCM3)模拟的10年逐日降水结果,分析了模拟的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CM3模拟的极端降水阈值的大值区主要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上游、印度半岛及其邻近海域和孟加拉湾及其北部地区.CCM3能够模拟出我国长江流域极端降水量与极端降水日数显著增加的趋势.对极端降水平均强度、降水日数以及极端降水量与总降水量比值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基本呈现同相变化,且以长江和黄河中游地区较为显著.CCM3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观测到的极端降水阈值与总降水、极端降水日数及其距平的高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7.
分析比较了传统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和令牌网的特性和适用范围,说明对于有实时处理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可采用两种技术的分层次的综合互连,以兼顾实时控制和办公管理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998.
刘海鹏 《科技资讯》2007,(20):125-125
光传输技术(SDH、DWDM)在当前通信业中得到迅猛发展。近年来,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已经摆在了每一个电信运营商面前,作为光传输支撑平台的传输网管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网管的日常障碍处理就传输网管网元通信丢失现象及解决方法进行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999.
在Cu(Ⅱ)离子驱动下,2-羟基-2,2′-二吡啶基-乙酮于甲醇溶液中发生分解形成超分子配合物Cu[(C5H4N)COO]2。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0.37746(7)nm,b=1.2048(2)nm,c=1.1923(2)nm;α=90°,β=91.598(3)°,γ=90°;Z=2,R=0.0252。配合物中,两个2-羧基吡啶均以二齿螯合方式与Cu(Ⅱ)原子配位,形成具有平面四边形的单核基本单元,相邻单元籍C-H…O氢键的连接构筑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毗邻的二维结构又通过π-π堆积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000.
灰色预测理论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色系统理论在自动控制领域中已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灰色预测理论的特点,分析了它在数学建模中的具体应用。首先,本文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灰色GM(1,1)预测模型给了具体的步骤,同时针对模型的特点,可以对其的预测精度进行后验差检验,随后,针对基本灰色GM(1,1)预测模型单调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改进的等维灰数递补模型,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模型对实际问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