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03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9篇 |
丛书文集 | 443篇 |
教育与普及 | 32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93篇 |
现状及发展 | 13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77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92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559篇 |
2013年 | 565篇 |
2012年 | 737篇 |
2011年 | 783篇 |
2010年 | 696篇 |
2009年 | 725篇 |
2008年 | 740篇 |
2007年 | 645篇 |
2006年 | 436篇 |
2005年 | 343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225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由于沥青路面损坏构成的多样性, 相同的路面状况指数(pavement condition index, PCI)可能代表不同的损坏组合. 当多种损坏并存且损坏程度接近时, 用PCI和主导损坏(最严重、扣分最多的路面损坏)难以得到具有针对性的养护对策. 因此, 通过对PCI的深入分析, 明确了主导损坏代表性不足的路段, 以现行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法为基础, 补充了一种考虑损坏构成特征、更具针对性的决策方法. 以上海城市道路近5年的检测、养护数据为分析基础, 首先利用有序聚类算法将路段按PCI水平分组, 分析了不同阶段路面损坏构成和差异水平; 然后, 针对多种损坏并存且损坏差异不显著的路段, 根据预防性养护的实施效果筛选了能够反映正确预防性养护经验的有效养护路段; 最后, 基于有效养护路段建立并对比分析了2个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养护决策模型. 结果表明: 当PCI水平介于优良(84.4~93.0分)时, 不同损坏程度接近, 主导损坏代表性不足; 考虑多种损坏构成特征的BP神经网络模型表现出更高的决策精度, 测试集决策正确率达86.20%, 优于仅考虑主导损坏的模型(58.50%). BP神经网络与传统决策树法结合能够优化沥青路面决策过程, 提高养护对策选取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92.
随着单车智能成本提高以及道路环境复杂性加大,智慧驾驶车辆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智慧道路基础设施的进步。目前国内外不同的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对道路基础设施的智慧化均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设计思路和功能模块,但是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道路功能或特定技术上,尚未系统性地给出智慧道路基础设施的设计理论和应用体系。同时,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路旁设备、路面材料和外部感知设备等全方位朝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本研究在系统综述国内外智慧公路项目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智慧道路设施的四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对比探究蓄盐沥青混合料低温劈裂下的细观特性,在室内劈裂试验的基础上,基于离散元随机生成算法,按照室内试验相应的级配比例和试验参数,分别构建了蓄盐沥青混合料和普通沥青混合料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改变粗集料形态、摩擦因数以及试件空隙率时,在细观层面对其劈裂强度、裂纹类型及数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明显高于蓄盐沥青混合料,且裂纹数目相对较少;当粗集料形态在中值时,可以获得较大的劈裂强度值,此时,其摩擦因数对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影响不大,而且,随着空隙率的减小,劈裂强度还会有所提高。宏观和细观试验研究认为:添加蓄盐材料后对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会有一定劣化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与劈裂强度为负相关,而集料的摩擦因数对劈裂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当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形态和空隙率适当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低温性能。研究成果对于融雪路面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渗流是引起土石混合填料中细颗粒流失,致使土体结构变化引起路基变形及失稳的关键因素。采用自行研发的颗粒流失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土石混合填料进行渗流试验,监测渗流作用下填料的透水质量、细颗粒流失量和沉降量的变化过程,分析土体结构演变过程;采用PFC3D (Particle Flow Code in 3D)对细颗粒流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填料孔隙和粒径动态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透水质量和细颗粒流失率可以反映土石混合填料结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填料骨架结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越低,可及时有效地排出水分,渗流对结构的破坏越小。渗流条件下土石混合填料的结构演化过程可分为细颗粒快速流失、骨架重塑和相对稳定 3个阶段,其中骨架重塑阶段是引起其结构演化的关键阶段。细颗粒快速流失阶段,每小时透水量增长速率较快,细颗粒大量流失,沉降量很小;骨架重塑阶段,每小时透水量变化速率减缓,细颗粒流失量减少,但骨架结构重组导致颗粒产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沉降量增长较快;相对稳定阶段,每小时透水量变化缓慢,沉降量基本保持不变。颗粒流失数值模拟的过程表明细颗粒组分的迁移引起填料孔隙率产生变化,致使土体结构... 相似文献
995.
分析某发电厂200MW汽轮发电机组轴封系统漏汽犬,经常造成润滑油中带水,并且系统复杂不利用事故处理,对机组安全运行造成隐患。通过对轴封系统改造解决了轴封系统存在的问题,确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96.
西安都市圈是西北地区人口最为集聚的地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态空间的格局关系到未来各个城镇的发展质量和城乡生态安全.基于MSPA分析法和网络分析法,通过数量、规模、空间布局、网络中连线数、节点数、网络回路、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廊道密度等定量分析,深度剖析西安都市圈当前的生态源地、道路廊道、水系廊道等生态网络的组成要素.结果表明:西安都市圈呈现南北两端屏障式生态空间格局.其中,生态源地具有分布不均衡、源地之间分离度大,存在生态孤岛;生态盲区多,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域,缺少大中型生态源地;道路廊道网络连接度较好,但是出现多条长度超长廊道,对生物的迁徙影响较大;水系廊道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多北少的分支状特征,尤其是在都市圈中部地区,水系廊道数量偏少,连接度较低.通过对生态源地与廊道等生态网络构建要素分析,探讨了西安都市圈现状生态空间的格局特征,为今后西安都市圈生态网络建设提出科学的空间优化指引. 相似文献
997.
复掺磁铁矿粉和活性碳粉制备掺和料沥青胶浆,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和布氏粘度试验,对比研究7组不同复掺比例的沥青胶浆高温流变特性,分析了复掺比例、试验温度和荷载作用频率等对沥青胶浆高温车辙因子、复数剪切模量、相位角和布氏粘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粉在提高复掺沥青胶浆高温稳定性的同时,亦增加其粘度,建议其最佳掺配比例范围为60~80%;磁铁矿粉与活性碳粉的复掺改性作用对沥青胶浆的相位角影响较小;高温条件下,当磁铁矿粉/活性碳粉复掺比例降低时,沥青胶浆的温度敏感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本文介绍了张家港沙洲电力有限公司捞渣机系统由二级输送方式改为一级输送方式改造经验,并对改造前后捞渣机运行和维修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设备改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旨在为同类设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