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从浙江道教与戏剧的历史及现状入手,以田野调查所获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客观地论述道教仪式与戏剧的密切关系:戏剧不仅在起源方面离不开道教,是道教仪式戏剧化、舞台化、民俗化的结果,而且以道教仪式为载体、与内坛法事互补互动、有机统一,赖道教仪式以生存,并从道教仪式中获得大量观众和市场,以求得自身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72.
2004年6月5—10日,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美国波士顿大学宗教系、香港圆玄学院联合主办的“道教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青城山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学者与会,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共有70多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本次研讨会显示,国际道教研究正在不断走向深入。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热点正在被开拓和发掘,并由此形成了很多新观点和新成果。综合而言,  相似文献   
73.
夏玉·平措次仁先生是西藏著名的藏族学者、国家级专家,在70多年的生命旅途中,用崇高的治学品格和坚强的意志攀登知识高峰,经过无数次社会和生活的磨砺,走过从旧西藏到新西藏的发展变迁历程,在历史学、佛学、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他的著书硕果累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西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主要对夏玉.平措次仁先生的生平、研究成果、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4.
中华养生学是中华伟大的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与疾病和衰老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维持和延长人的自然生命的一项身心锻炼的方法和理论。中华养生学作为人体生命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天人合一”是它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修炼延长人的生命时空是它的目的虽然,中华养生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与道教发生一定联系,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宗教成分最终得以荡涤,而中华养生学这门人体生命科学却愈放异彩。  相似文献   
75.
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于湖词受道教文化影响较深,就题材而言,有游仙词和宫观题材的词作;就文学风貌而言,其词大量化用道流用语,具有道教文学浪漫神奇、清幽典雅的特色。  相似文献   
76.
论道教与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12-17,11
道教特有的长生成仙理想和因此形成的重视生命及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使其与中国科学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密切关系。道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具有内在的构成性的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道教的宗教文化特征注定它将科学作为服务其终极关怀的“工具”,因而使它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内在的制约作用。中西文明差异,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科学”概念,导致西方学术界——进而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道教与科学关系的简单否定。重新认识“科学”,是对中国科学、进而道教与科学关系在真质层面进行把握的前提。  相似文献   
77.
江苏茅山道教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生态旅游是高品质旅游,是茅山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茅山发展道教生态有利于扩展茅山旅游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和道教文化设施,符合21世纪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的要求和可持续旅游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茅山旅游的现状和设计道教生态旅游产品的原则,据此提出了茅山道教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类型和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8.
道教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的瓦屋山,其原始神奇优美的生态环境,既是进行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教育的理想之地,也是开展道教文化旅游活动的宝贵资源。道教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老子之“道”是一种永恒的矛盾运动,实质为一种非线性的自然法则。道教主张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也是生态学的出发点。在旅游环境治理中,要坚持生态学原则、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79.
80.
宗教音乐以其特殊的艺术手法表达神学信仰情感,在宗教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宗教又以佛道儒三家最为突出,本文从音乐形态风格、美学思想上对佛道儒家音乐加以介绍,为我们了解宗教音乐及宗教文化开启一个特殊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