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重生贵己为显著特征的道教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围绕"长生不老,修真成仙"的旨趣,形成了宏大的养生理论体系,我们称之为"道教养生哲学".道教养生哲学是道教养生智慧的理论升华,其深层内核是道教养生思维方式,其理论特质是文化技术.以文化技术的全新视角来解析道教养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2.
试谈道家思想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讨论道家立派的根本范畴——“道”出发,着重探究了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两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学说的本质异同,并进而分析了老庄哲学在秦汉之际如何同神仙思想结合而演化为“黄老之道”,以及在西晋以后又如何被巫教所吸收与改造而演化为中国土生土长、半僧半俗的道教等过程,勾勒出道家思想两千多年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3.
宋代江西道教发展较快,道教宗派较多,宫观较多。同时其发展又具有地区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44.
胡道道,男,汉族,1962年12月生于陕西省户县,中国共产党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留校任教。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1年7月在西北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在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光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增列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荣获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称号。  相似文献   
145.
道家属于中国哲学学派,始于老庄,尊崇道法自然,"道"是其理论核心。道教以道家学术思想为纲,吸纳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巫史文化、鬼神崇拜以及各类方术等民间信仰元素,是中国特有的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制度化宗教。道家与道教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道教是对道家的继承与发展,道家思想为道教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但是二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6.
泰壹、太一、太乙是远古华夏族的伟大首领,曾在终南山活动过,他得道成仙为真人,被尊成为宇宙中最尊贵的天帝神。上古广义太乙山指终南山,其狭义指翠华山、南五台。古代认为天上所有星辰都围绕着中宫、紫宫,中宫、紫宫有太乙星神即天帝。中华民族祖先崇拜太乙神,早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祭祀太乙神,此后历代祭祀,汉代尤其重视。后来,太乙神被中国道教尊为太乙救苦天尊,救苦即慈悲、慈善,太乙神也是道教慈善神,应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道教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47.
年号是古代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正式采用"建元"作为年号,从此"年号"作为制度传承下来,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要重建"年号",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为止。期间共历三百二十八帝,长达两千零五十一年,总共使  相似文献   
148.
道教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角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起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生态观和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生态道德观。包括尊重天地自然的“天父地母”生态伦理情怀,尊重生命的“贵生戒杀”生态伦理规范,“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原则和“自然无为”的生态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9.
《漳州师院学报》2017,(2):27-35
道教丧葬习俗凭藉强劲的宗教内蕴,发挥着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它蕴涵着重要的精神安慰功能,能够充当世俗大众的精神安慰剂与镇静剂,从而恢复或维护生者的精神心理的健康。同时,道教丧葬习俗具有增强家庭、家族整体的凝聚力和促进家庭成员团结的重大意义,具有道德教育功能。并且,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道教思想理念在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鲜明镜像,其中又融合有儒释道多种思想文化元素,凝结着多重文化品格。拥有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储存之功能。此外,道教丧葬习俗拥有鲜明的艺术品质,赋有一定的审美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50.
张载的学思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始自《中庸》;遍读佛道;返求六经,归宿《易》学。儒家《中庸》的“性与天道”是张载一生学术求索的起点和方向,对道教与佛教的学习与思考则深化了张载的形上思辨,以《玄纲论》和《楞严经》为例可见这种影响。针对儒家的“知人不知天”和佛道的“知天不知人”的各自弱点,最后张载以《易》为宗,为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理想建构起一个形上本体和终极真理的依据,形成既“知天”也“知人”的理论体系,表现了他“学必如圣人而后已”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