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90篇
教育与普及   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4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91.
"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话题。孟子最早对人的道德境界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明确指出人的道德境界存在"善、信、美、大、圣、神"的次第,人性本善的思想是此境界学说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而要真正修善成德,还需要充养善性的道德实践工夫。  相似文献   
192.
大学生流行文化是时代赋予在校大学生的特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但其道德桎梏带来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混乱、文化心态的颠覆、道德修为意识的流失。要实现大学生流行文化的道德救赎,就必须对其抱持不回避、不抛弃的态度辩证取舍。  相似文献   
193.
在政治生活中,个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突出表现为一种矛盾形式,这个矛盾最终落在个体的本体诉求上,对个体的本质探寻是一种对"自我真实性"的确证,证明活动细化为对"主体"自我的发掘以及对"客体"自我的发展,"主体"自我的达成成就是理想的"道德自我",而"客体"自我的确立成就是现实的"道德自我"。现实的"道德自我"最容易与国家发生碰撞,并且在经济生活中产生消极影响,即自恋与利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4.
克莱特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莱赛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从一个普通的天真少年,逐步走向堕落、犯罪和毁灭。他的情爱历程充满着人性对道德、法律的较量。  相似文献   
195.
张佳玮 《世界博览》2013,(10):84-84
并非只有中国人喜欢去富人家吃拿卡要,世界人民都"打秋风",只是没这词而已。中国人,什么字都往雅了谈。比如上门吃拿卡要,叫做"打秋风"。米芾札里有词,日"打秋丰",想来意思很顺:人家秋天丰收啦,你上门去打两把,和"打土豪"差不多。但"打秋风"听来就风雅了。《儒林外史》里,张静斋拉着刚中举的范进去县令处打秋风;《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实质也是打秋风。  相似文献   
196.
林晓娟 《山西科技》2011,26(1):116-117
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解释英语一般现在时态范畴的意义,揭示原型理论在其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7.
"义务预设价值"是迈农对象理论的重要命题,它揭示了存在于"价值"与"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使价值伦理学成为可能。迈农依据行为所实现之价值的不同划分了四种道德价值,并确立了道德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为依据划分了道德评价和道德义务的功能,奠定了价值伦理学的基础。针对迈农价值伦理学的结论和方法,艾伦菲尔斯和舍勒进行了补充论证,使价值伦理学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8.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助于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道德与宗教作为文化的重要资源,是软实力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明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安置二者在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是提升公民素质、稳定社会秩序、树立民族形象、促进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9.
《论语》中曾多次提到“士”,对“士”内在思想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孔子所追求的文化品格和行为境界,因此对它的研究很有必要。通过对“士”这一阶层的梳理,从“士”的“志于道”、形成意义的道德自律、广博的胸怀和精神上的尽善尽美等四方面来准确把握“士”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200.
对心理技术的哲学反思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从心理技术的在场性、心理场域的作用及其对身体映像的控制来分析心理技术的实体性存在;从知识建构、知识扩展以及思维的形成等方面可以为认识论反思提供启示;从心理技术的研究、心理技术的实施以及心理技术与道德的涉身性了解心理技术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