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113篇
教育与普及   1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39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科学道德与科学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需要道德科学规范通常是指科学共同体这一社会群体内部之全体成员应遵行的规则和标准。有了这些规则和标准,科学研究才能正常而有序地开展。一般说来,科学规范较之于作为某种意识形态而存在的科学道德而言显得更为具体一些,科学规范可以内化于科学家个人的道德意识之中并通过这种方式而在事先约束科学家的个人行为,也可作为在事后对科学家行为进行评价或裁决的依据。同样地,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对科学共同体作广义的理解,将科学规范的覆盖范围推及那些介入了科学事务的非科学家人士。在此,我们不妨对科学规范作一区分,将科学共同体所应遵循的规范看作是科学内部规范——这一部分规范在具体内容上与前面所说的科学职业道德是一致的;而将适用于其他情形的  相似文献   
992.
《创业史》作为十七年现实主义的典型文本,充分体现了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论述.从创作主体的角度说,它在文学信念、社会信念和政治信念完全统一的艺术观念层次上,明显地反映了文学服务于政治的时代创作特征.在美学上,其意义在于形成了时代创作的主观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真诚地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热情地注视当代生活进程,文本中贯注着创作主体的人格精神,体现出一个与所描写的社会和生活既往相联的灵魂.同时,在用生活故事概括时代精神面貌,展示历史发展行程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消解典型环境的历史范畴的弱点:过分夸大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人的思想、意识、感情和心态的决定作用,由典型环境的简化造成了理想人物的“个性”被“更多地消融到原则里”,从而影响了作品的高度真实性.  相似文献   
993.
我研究《金瓶梅》的内驱力,是为《金》进行辩护,对其小说美学的研究,是我研究《金》的正式开始,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先后写了多篇为《金》一辩的文章,而《说不尽的<金瓶梅>》则是一次小总结。主持《<金瓶梅>小百科丛书》,重新校注《金瓶梅词话》。我选择了回归文本的研究方法,将考据和理论都纳入到历史和方法的体系之中加以科学的审视。  相似文献   
994.
在日本原始宗教信仰中,蕴含着日本人最初的伦理意识,它从本质上决定了日本人的道德准绳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规范。崇生畏灵的此岸意识体现了日本人现世主义的伦理观;“清明心”的道德决定了日本人以“诚”为本的道德意识和具有审美主义和心情主义色彩的伦理意识;神圣化的性意识导致了日本人在性观念上的宽松态度;对罪的无责任意识塑造了日本人的“耻感”文化;集团的功利主义造就了日本人的忠诚意识;上下等级尊卑的意识贯穿日本整个历史,至今仍体现在日本人的接人待物中。探讨古代早期日本人的伦理意识,对于从历史的角度整体把握日本人的伦理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思政需要弥合专业知识与价值信仰间的割裂,破除理论传授与能力践履间的壁垒。但法律职业的规范价值和德性要义不能强制灌输,倡导由个体自主建构意义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应用时的基本路径在于培养学生的伦理问题意识和伦理判断能力,使之自觉践行职业行为的科学性追求,增强其对整个法律实践之道德吸引力负责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996.
自由优生学是优生学在新生物技术时代的复兴,它主张个人生育权利和自主选择,甚至要求"制造"完美的下一代.哈贝马斯批判自由优生学,认为它模糊了治疗与增强、自然与人造之间的界限,造成了人的自我理解困境.这种对自由优生学批判的新意在于,它不是将人性理解为一个本质主义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人的类伦理的自我理解和道德平等身份的人类学...  相似文献   
997.
网络既是大学生的自由地,又是大学生的成长地。但是,作为一种虚拟世界,网络遵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基本规则,网络成了大学生的温柔陷阱;它引发了大学生的情感迷失症、道德失范症和安全淡漠感。因此,从混乱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新的秩序将是大学生新的发展起点。  相似文献   
998.
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对底线道德漠视所引起的自律意识不强和由对道德情感忽视所导致的对他人关爱不够的病症,这是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培育爱国公民的重大障碍。卢梭的良心观是关于加强自律意识和爱他人意识,进而培养道德公民的理论,这对于加强我国公民道德教育中的自律意识教育、道德情感教育以及道德公民培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99.
20世纪的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西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最为剧烈的时期。文学作品如何看待这一百年的历史,如何展现这一百年来人的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西藏文学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轨迹。文章以《格桑梅朵》《无性别的神》和《祭语风中》三部反映西藏不同历史阶段面貌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例,分析不同时期的小说叙事话语和风格的转变及其所反映的西藏文学创作中现代性意识从确立、追溯到反思的特征,并结合西藏当代知识分子作家的生命历程和创作变化,来管窥西藏不同时期小说创作所折射的时代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1000.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开放与隐私保护由于性质差异,已成为一对天然矛盾体。斯皮内洛将"善"置于道德核心的道德分析框架,为这一网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这一纲领中的"抱有善意"会引发"善/恶动机界定两难"和"动机/结果吻合度两难"问题;"优先取舍"则引出了"此消彼长/利益均衡两难"和"既得利益/隐含危害两难"问题。伦理学中的两大基本理论"目的论"和"义务论"可以为"隐私-数据收集"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