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鲍红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88-91,20
安庆方言疑问代词主要有"哪、么、几、好"等几组,它们的组合形式和语法功能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此做了较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92.
济源方言中保留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其中有一些词直接传承于古代汉语。本文从方言中选取若干条试作分析,意在揭示济源方言和古代汉语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3.
对四川东部方言语音系统作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其声、韵、调的对比来研究其差异,反映其语音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4.
<正>萍乡市位于江西省最西端,为湘赣交通要冲,浙赣铁路横贯其境.它的东面自北而南分别与宜春市、安福县相邻,西面自北而南分别与湖南省的浏阳、醴陵、攸县接壤.萍乡市辖安源、上栗、湘东、芦溪四个区及莲花一个县.全市人口近一百七十万.萍乡方言内部情况比较复杂.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话“萍乡地土轻,十里路上九种声”,正是这种复杂情况的形象写照,根据调查,全市方言可以分为五个小片,中部方言片定名为“城关片”,其余四个方言片则依照习惯分别称为“北路片”、“东路片”、“西路片”、“小西路片”.各方言小片之间,在方言的声韵调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词汇及语法上的差异却比较小.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意义是重大的.首先,它有利于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其次,因为古汉语中的许多成分常常保留在今天人民的口头上,因此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5.
语境是话语分析的必要条件,它对话语的解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大量有关英语话语标记的研究已表明,通过语境有助于交际者更好地理解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所起的作用,但结合语境探讨汉语方言话语标记的研究甚少。语境如何对方言话语标记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本文通过具体个例对以上两点加以说明,以期对汉语方言话语标记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6.
否定词与程度词连用可形成两种语序:“否定词+程度词+V”(I式)与“程度词+否定词+V”(II式)。与普通话相比,湘方言中的I式和II式在句法形式、语义特征以及使用频率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并形成了不同的不对称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7.
湖南东北部的母亲称谓主要有毑[ ia]、婆、娘、妈、 [mai]和爷[iɑ]六类称谓形式,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妳"、"毑"类称谓、"婆"类称谓、"娘"类称谓和"妈"类称谓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98.
说东北方言动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用角度考察东北方言动词“造”的使用频率,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99.
本文调查并构拟出新圩方言的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声母和韵母等呼的配合关系。本文还将新圩方言音系与中古音及现代北京话语语音进行比较,说明新圩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及其与现代北京语音的异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0.
方言俗语是广泛流传在群众口头上且结构相对固定的通俗语句,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民众日常交际生活中不断传承、发展与创新。山西忻州方言俗语富有特色,语汇极其丰富,这些方言俗语与地方民俗文化相融。忻州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仪礼民俗中存在着丰富的方言俗语,直接反映着忻州人的生活经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蕴含丰富的乡土气息,发挥着传递地方知识与化育世风的功能。民众借助方言俗语表达价值观念,亦不愧是民众智慧结晶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