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6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398篇
系统科学   145篇
丛书文集   359篇
教育与普及   5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6篇
现状及发展   51篇
综合类   1028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701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线衍射、压汞及核磁共振分析等手段,对巴喀地区八道湾组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2种孔隙类型为特征,且孔喉半径普遍较小,孔喉分布不均匀.不同沉积相带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存在差异,决定了储层孔隙类型的差异,从而导致储层物性的不同;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物的充填是造成储层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减少的主要原因,储层易溶物质的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成为流体运移良好的通道,提高了储层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912.
本文建立了划分自然带界线的模糊聚类数学模型,并以中国亚热带西段北界为例,确定了其具体位置。它解决了指标数值化和自然带界线具有模糊性的问题,削弱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精度。该模型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13.
914.
介绍了综采工作面大小面通过提高机巷的对接方法,以及在对接过程中安全和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15.
本文通过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的论述,探索反例在教学中的四点功能,总结出五种构造反例的一般思想方法。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上述研究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916.
叶成德  陈玉萍 《科技信息》2007,(34):109-109,136
施工勘察是工程勘察的一个阶段,以工程实例说明非岩溶地区岩质地基进行施工勘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17.
带传动中带速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计带传动时,选用的带速参数直接影响传动带能否发挥其最大传动能力进行功率的传递本文对带速的最佳条件选择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18.
给出并证明了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判定其是齐次线性递归数列的充分条件,以及其递归方程的构造.  相似文献   
919.
利用拟群给出所需的带洞图设计,再结合一些小阶数的图设计的存在性,得到了关于图Gm=Km+2、Km的图设计的一些存在性结果.从而展示了拟群在解决图设计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0.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莫7~莫11井区应用了大面元三维地震勘探,其地震资料应用单一的解释技术难以刻划小断层.在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的基础上,解释过程中以新数据体为主体,采用了层位解释技术、速度分析与构造成图解释技术以及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断裂解释技术(面块切片解释技术、构造应力场分析解释技术、构造层内标志层控制解释技术、古构造恢复解释技术、正演模拟解释技术).解释结果有了明显的改善,断裂系统更合理,并且识别出了一些对油气成藏起重要作用的小断裂(变换断层).解决了以前地震资料解释结果与试油、测井、钻井解释结果难以吻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