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在一个存在HOV(high occupancyvehicle)车道的交通系统中,针对两种出行方式:单独驾车出行和合乘出行,给出了可能出现的HOV车道合乘者、普通车道合乘者和单独驾车者三类通勤者的出行费用函数.假设通勤者会经历一段具有离散分布的随机时间,本文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对比分析了通勤者的出行方式和路径选择均衡结果,并对单独驾车者比例参数、参考点等个体偏好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勤者的风险偏好和参考依赖特征确实会影响出行方式和路径选择.当单独驾车者比例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合乘者比单独驾车者具有较高的累积前景值,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而期望效用理论则会稍微高估这一临界比例.  相似文献   
12.
刘阳  赵晖  周艳龙 《山东科学》2015,28(1):56-63
居住与就业分布不平衡是大型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会引发交通需求失衡以及严重拥堵。为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职住分布与出行需求的交互关系,依据城市发展宏观数据作为影响变量,建立职住分布与通勤出行的网络动力学模型,并构建以参数关系为基础的小波神经网络作为求解算法。使用北京市宏观经济发展数据和9个典型居住区的职住出行数据进行模型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该网络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大型城市职住分布结构对通勤出行特征的影响关系,并对通勤出行特征变化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3.
Road pricing policies have two equally important objectives that have to be considered: the optimal use of the road network and the fiscal sustainability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network.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n these two objectives of a recent pricing policy implemented in Japan's expressway networks. Recently the Nippon (Japan) Expressway Companies (NEXCO, operators of Japan's nation wide expressway network) have implemented several toll discount policies for users equipped with electronic toll collectors (ETCs). One of the policies is the commuter discount policy that discounts 50% for a journey on the NEXCO expressway no longer than 100 km during the commuting peak hours. This paper examines its effect on congestion reduction in the road network of Nagoya are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use of expressways operated by another major local public expressway company in Nagoya. The congestion easing effect of this policy is compared with a potential marginal cost pricing scheme.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policy coordination regarding toll levels is needed for expressway corpor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authorities for improving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of utilization of the whole network.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需求迅速向都市圈范围内扩展。该文研究薪资水平、交通拥挤等要素对都市圈居民工作、居住地选择和通勤行为的影响,构建双城(都市圈)系统居民职住选址与通勤的社会最优模型,以反映城市集聚效应(正外部性)和拥挤效应(负外部性)之间的取舍关系。双城系统包括1个大城市和1个小城市,通过解析拥挤条件下的通勤成本,获得城际通勤者空间分布的边界曲线,据此测算市内、城际通勤者共同作用下的系统社会净收入。该社会净收入取决于工资、通勤成本和农业租金等,进而将社会最优写成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得到双城系统中的最优职住分布与通勤人口。上海—嘉兴双城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的现状居住、就业人口均偏多,未来应鼓励在上海工作的上班族居住在周边城镇并通过城际铁路通勤,可提高社会净收入。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城市群交通一体化是推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而对城市群内多种交通出行模式的充分认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该文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例,分析了城市群内部通勤出行标度特征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得到以下结果: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内通勤仍占主导地位,但部分区域存在相当规模的跨市通勤;粤港澳大湾区通勤联系的“概率-距离”分布具有指数标度特征;对各城市而言,市内通勤的标度参数比跨市通勤更大,意味着市内通勤者对距离更加敏感;标度参数可以进一步反映交通与土地利用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评价通勤者对交通系统满意度为目的,建立通勤交通满意度指标.以问卷形式采集数据,采用归纳式学习方法,分析通勤者满意度等级与通勤时间之间的相关信息,得到以大于0.5证据权的出行时间区间为代表值的满意度指标.其中,通勤时间区间10~30 min为出行者最满意的通勤时间代表值.此结论从一个角度说明交通出行行为具有“可达性”与“移动性”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都市市域通勤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大都市与大都市圈发展中面临的郊区新城镇规划建设带来的通勤交通问题,结合大都市市域通勤轨道交通网规划评价决策的特点,探讨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出比较适用的"客观赋权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通过一个案例,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以2005年和2010年两次大样本的北京市居民通勤时间调查为基础,对简单随机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方案进行研究,对两次抽样结果进行详细比较。结果表明:1)在缺乏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抽样调查应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在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并且研究对象具有空间相关性时,抽样调查选择空间分层抽样更为合理。2)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时,通过综合因素进行分层可以提高分层效率,并且使得抽样样本点的布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移动通信信令数据识别上海—苏州组成的巨型城市区域内通勤联系,应用非参数分析方法识别区域内就业中心,以此测度巨型城市区域的多中心结构。利用移动通信信令数据识别就业者工作地数据,得到整个区域内基于网格的就业密度分布。应用改进的非参数分析方法识别巨型城市区域内就业中心。第一阶段利用局部加权回归识别出候选就业中心;第二阶段识别围绕候选中心的高就业密度网格,与候选就业中心组成就业中心范围。最后,用内外交互指数和水平交互指数验证了该区域的功能多中心程度。研究发现,在通勤联系视角下,上海和苏州组成的巨型城市区域内存在20个有区域影响力的就业中心,已经形成了功能多中心结构。利用移动通信信令数据和非参数分析精确识别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就业中心范围,避免了既往研究中行政单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为准确认识上海—苏州巨型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分析共享单车导入对通勤走廊出行结构的影响,文中将通勤方式选择行为解析为面向主要出行方式和末端接驳方式的联合选择行为,并构建双层NL(Nested Logit)模型以描述通勤者的分层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通勤距离下的实际案例,计算共享单车出现前后通勤走廊内各主要出行方式及公共交通末端接驳方式的分担率。结果表明:在短距离通勤中,共享单车的分担率达到13.2%,对于地面公交、私人自行车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地铁的分担率影响较小;在中长距离通勤中,共享单车更多被作为地铁的接驳方式,在促使地铁分担率上升3.6个百分点的同时,也造成地面公交、私家车及出租车分担率下降。总之,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便捷传统公共交通方式接驳的同时,可减少早高峰期间地面公交来自短距离出行的客流压力,提升地铁对长距离出行客流的吸引力,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汽车和出租车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