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本文采用的是直接浸出法。将废旧干电池中的锌、锰等有价金属成分溶出。经过滤、滤液净化后.采用加碱沉淀的方法,在pH=8.3时。Zn(OH)2的生成量最大。氧化锌回收率为66.284%;用溶解——沉淀法回收锰离子,二氧化锰回收率为87.8%;用石灰混凝法去除汞离子.处理后的汞离子浓度为0.0428mg/l,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2.
63.
为了评价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流动特征,利用微孔滤膜模拟低渗透油藏的喉道,采 用激光粒度仪和微孔滤膜过滤装置,对其流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化时间小于120 h 时,聚 合物颗粒的封堵作用较强;水化时间大于120 h 后,聚合物颗粒逐级调驱能力增强;随着压力差增大,聚合物颗粒储层 深处逐级调驱的效果增强,压力差大于0.15 MPa 后,逐级调驱效果增加的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滤膜孔径减小,聚合物 颗粒过滤速度急剧降低,在0.45,0.80µm 微孔滤膜上粒径为1.68µm 聚合物颗粒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而在3.0 µm 微 孔滤膜上具有较强的储层深部逐级调驱效果;随着聚合物颗粒浓度增加,储层深部逐级调驱效果变弱,颗粒浓度增至 2.0 g/L 后,聚合物颗粒已经没有深部逐级调驱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用t-分裂的屏蔽氢模型计算了硫、氩和钾的逐级电离能, 并和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结果表明在高剥离态时该模型计算的逐级电离能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65.
运用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构造控制理论,研究矿区构造、矿井构造控气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白庙矿瓦斯赋存规律与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白庙矿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是地质构造+标高,即在构造挤压区,标高越大瓦斯含量越高;但在北东向断层释放带瓦斯含量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6.
八边形逐级吸能梁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八边形截面逐级吸能梁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建立了八边形逐级吸能梁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台车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制订并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壁厚的八边形逐级吸能梁碰撞仿真,利用仿真结果建立八边形逐级吸能梁的耐撞性回归方程,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利用遗传算法,以八边形逐级吸能梁壁厚为变量,对该吸能梁耐撞性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获得一组耐撞性较好的八边形逐级吸能梁设计方案,并将优化方案用于车架耐撞性改进.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该八边形逐级吸能结构变形吸能均匀,能够更好地达到碰撞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67.
针对石化工艺生产中产量变化时压缩机无法连续调节负荷造成的能量浪费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的压缩机负荷连续调节电液系统,主要由S7-300 PLC、电液控制阀、液压驱动器和液压动力单元等组成。系统采用局部行程压开进气阀的控制原理,实现了压缩机负荷在0~100%范围的全量程连续调节,并根据实际工艺流程需求设计了逐级递推式的PID控制回路。该系统能够根据后端工艺的需求自动调节压缩机负荷,保证了工艺量的稳定,同时避免了原打回流方式造成的能量浪费。  相似文献   
68.
研究能够满足出口车速平稳过渡的逐级限速方案,对提高出口区域车辆平稳运行及安全提升有重要意义。利用无人机采集高速公路出口车辆运行参数,分析出口车辆运行特征,考虑驾驶员对相邻限速标志的认知反应,构建了连续限速标志设置间距计算模型,建立了高速公路出口不同级别的限速方案,利用驾驶模拟试验对设计的不同限速方案进行分析及评价。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二级限速方案中,限速值为60-40km/h的限速标志间距为160m;三级限速方案中,限速值为80-60-40km/h的限速标志间距分别为:300,80m,限速值为90-60-40km/h的限速标志间距分别为300,85m;四级限速方案中,限速值为100-80-60-40km/h的限速标志间距分别为295,160,80m。利用驾驶模拟器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逐级限速方案的平均减速度指标小于1.3 m/s2,均在驾驶舒适性阈值内;随着限速级数增加,车辆离散幅度显著降低,表明逐级限速方案对出口车辆运行速度有明显管控效果;四级限速方案可使在分流鼻端车速标准差、平均减速度、V85分别控制在5.23km/h、0.52m/s2、54km/h左右,极大了满足车速平稳过渡要求。可见,借助模型定量优化的逐级限速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出口车速过渡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9.
多层砂岩油藏非均质严重,大段多小层笼统注水时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流;利用氮气泡沫驱可有效改善注入剖面。在前人双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应用三管并联驱替注泡沫逐级调驱的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相同渗透率级差不同渗透率级别和气液比对氮气泡沫调驱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氮气泡沫调驱后,泡沫有效发挥了调整分流作用,使高渗管、中渗管和低渗管的产液量趋于均匀,体现了"分级堵调、逐级启动"的特性,有效改善了非均质储层的开发效果,对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