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17篇 |
教育与普及 | 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3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Hanblin理论和Brown等方法对2010~2011年参加凉山州芸豆多点试验的6个试验场点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九寨沟(l6)、西昌(l1)试验场点平均生产力较高,判别品种差异能力和年份间稳定性较好,是比较适宜的品种试验场点,其次是德昌(l3)、会东(l4)试验场点,冕宁(l2)、普格(l5)试验场点综合评价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2.
【目的】以贵州省平塘县为例,科学合理地评价脆弱生态约束下的典型喀斯特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判别各评价单元作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结果】1)全县适宜建设用地和不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37.82%和62.18%。其中,高等适宜建设用地、中等适宜建设用地和低等适宜建设用地分别占县域总面积的2.04%、20.98%和14.80%;2)在空间分布上,各等级的分布与区域地形地貌密切相关,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地貌类型为低山河谷坝地的东南部和地貌类型为中山台地的西北部。3)适宜建设用地中,平舟镇、牙周镇和者密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可为合理确定当前平塘县城镇扩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4)刚性因子是限制平塘县不适宜建设用地的主要因素,刚性因子限制的不适宜建设用地占不适宜建设用地面积 的62.52%;弹 性 因 子 限 制 的 不 适 宜 建 设 用 地 占 不 适 宜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的37.48%。 此 外,县 域 内 已 有1576.92hm2 的建设用地面积被评为不适宜建设用地 ,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2.39%;说明此部分建设用地存在生态安全风险。【结论】研究结果为合理选择和布局生态约束下的典型喀斯特区域城乡建设用地提供依据,有效避免无序盲目建设导致的区域生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53.
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促进喀斯特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贵阳市为例,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3个方面11个评价因子,通过Delphi法确定因子分值,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因子权重,对喀斯特地区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建设适宜用地(含建成区)占市域面积4.62%,较适宜用地占19.99%,一般不适宜用地占23.25%,较不适宜用地占23.74%,最不适宜用地占17.71%,不可用地占10.69%。根据评价结果,为不同等级的用地类型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为保护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中国土地复垦起步晚,新技术与新理论应用较少的问题,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辅助土地复垦的决策。介绍了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自动分类功能对进行矿区土地复垦条件分类,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措施提供依据。然后,基于BP神经网络,选取评价因子,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学习,对复垦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辅助矿区土地复垦决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方法探讨——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璧山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引入生态适宜性评价法,建立7个评价指标,划分4个土地生态适宜性类型区和12个次级区域,探讨了璧山县土地生态开发措施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以期在新一轮修编中能够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6.
乌鲁木齐市附属绿地植物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乌鲁木齐市附属绿地园林植物选择要求,选择观赏性、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性、经济指标4个评价因素及18个评价因子构成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指数和法对乌鲁木齐市初选的192种园林植物进行适宜性评价,并根据适宜度指数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效能为1级植物有37种;2级植物有106种;3级植物有42种;4级植物有7种。 相似文献
57.
58.
以东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充分收集地质调查数据,选取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地表岩性、土壤环境质量、包气带厚度、包气带渗透性、含水层厚度和含水层渗透性等8个地质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地质环境适宜性好的占21.6%,适宜性较好的占0.28%,适宜性一般的占69.09%,适宜性较差的占9.03%。 相似文献
59.
基于AHP-CV组合赋权的低丘缓坡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高效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优化土地配置、解决人地矛盾,以四川省内江市为研究区,构建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层次模型,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变异系数法(CV)确定评价因子主客观权重,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适宜性评价,将内江市低丘缓坡土地分为高度适宜、一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 相似文献
60.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4-21
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炎热,人们要求避暑的愿望强烈。选取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为一级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海拔、坡度为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对重庆市避暑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适宜避暑区域总面积27 264.48km~2,占重庆市总面积的33.09%,适宜避暑区域面积较多,其中最适宜区域面积12831.24km~2,较适宜区域面积8 180.86km~2,一般适宜区域面积6 252.37km~2;重庆市适宜避暑区域空间分布不均,多分布在海拔较高山区,渝东北和渝东南区域分别占适宜避暑区域总量的50.65%和37.71%,大都市区仅占11.6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