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唐辉  匡恒  尚茹  李志娟 《河南科学》2020,38(3):429-434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以尉氏县为例,分析影响冲积平原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地质环境因素,以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为准则层,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并借助GIS技术,对研究区不同深度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影响地下空间利用的地质环境因素主要有地貌类型、土质均匀性、主持力层厚度、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腐蚀性、含水层富水性.尉氏县中心城区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较差区占22.55%,中层适宜性较差区占12.18%.在适宜性较差区建设地下工程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通过评价尉氏县城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可为冲积平原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提供地学支撑.  相似文献   
342.
近年来黄河中游人类活动日益增加,大天鹅(Cygnus cygnus)的适宜越冬栖息地不断减少.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大天鹅种群密度较高,空间分布不尽合理,对大天鹅健康形成威胁,改善现有栖息地和寻找潜在的栖息地十分迫切.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适宜性分析,从影响大天鹅栖息地的食物、水源和周围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取7个环境变量,结合记录的大天鹅位点,构建最大熵模型,分析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变量及影响机制,并预测湿地公园内大天鹅适宜栖息地概率分布.结果显示:投食点距离、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道路距离和植被指数(NDVI)等4个环境变量为主要影响因素,投食点距离和NDVI值越大,大天鹅分布的概率越低;MNDWI和道路距离值越大,分布概率越高.参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土地适宜性分级标准,将公园内大天鹅栖息地适宜性概率分布划分为5个等级,最适宜栖息地面积0. 41 km2,土地利用类型为坑塘水面.研究结果可用于天鹅湖内栖息地改造和在黄河中游寻找潜在越冬栖息地并开展湿地修复.大天鹅易于选择远离道路干扰的开阔水域作为越冬栖息地,冬季食物匮乏,前期可投食玉米引导大天鹅种群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343.
靳焕焕  张立亭  朱瑕 《江西科学》2020,38(3):341-348
城市扩张的适宜性分区能为城市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和依据,城市扩张的预测分析又能为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提供一定的导向性。以南昌市为例,首先对城市扩张源进行分级,建立南昌市城市扩张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UEER)对南昌市城市扩张适宜性进行分区,最后利用ANN-CA模型对南昌市2025年城市扩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对南昌市城市扩张进行适宜性分区,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扩张区、较适宜扩张区、较不适宜扩张区、不适宜扩张区和不可扩张区等五个区域; 2)预测结果表明,南昌市城市扩张主要方向为新建区和南昌县,呈现集聚式发展,城市发展主要占用了耕地及少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中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344.
基于GIS适宜性评价的中小城市公园选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评价中小城市建成区内土地建设成公园的适宜性,根据适宜性评价优化城市公园的布局,科学地预选出一批优先重点建设为公园的区域。【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江苏省高邮市建成区为研究样本,从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两个层面分析影响公园选址的6个主要单因子因素:土地建设可行性、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公园可达性、城市防灾避险服务半径、人口空间分布。采用AHP与Delphi法相结合确定6个因子的权重,并按照不同权重加权叠加,分析公园选址的适宜性。【结果】在适宜性评价较高的区域范围内划定候选公园位置,并借助于LA模型分析,最终选取1个大型公园及7个小型公园为重点建设项目,并将其纳入城市公园体系规划近期建设项目。【结论】以定量数据辅助定性分析的选址方法,弥补了传统布局方法科学性、精准性不足的缺陷,可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5.
【目的】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是对生活-生产-生态等“三生空间”进行科学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研究基础,是因地制宜有效预防及解决人地矛盾冲突的数据基础。【方法】以位于三峡库区腹心位置的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单元,基于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共3种用地类型的竞争力以识别该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结果】1) 万州区建设用地适宜性总体水平较高,整体呈现中高边缘低,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 万州区农业用地适宜性总体水平较低,整体呈现中低边缘高,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 万州区生态用地适宜性总体水平较低,整体呈现中低边缘高,西低东高,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4) 万州区总体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程度较低,它的空间表现为研究区北部和东部等经济发展较差区域潜在冲突一般,研究区边缘和中部较少区域潜在冲突剧烈,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等3类用地优势区则分别呈现为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区域(主城区)、整体斑块小且分布零散以及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和东南部边缘,对不同情况的冲突类型,需全方位考虑,实施差异化政策管理。【结论】基于多目标适宜性和竞争力构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模型,不仅发现万州区建设用地适宜性总体水平较高,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适宜性总体水平较低,这表征万州区建设用地挤压了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建设用地占用“好田好土”,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条件较差,说明万州区土地利用冲突程度较高;同时还能利用矩阵识别潜在冲突情况,即在评价冲突现状的同时还能对冲突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46.
【目的】为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推进全域乡村规划发展,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区位条件、生产属性、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4类20个因子,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重庆市合川区1 000个农村居民点作为正样本,并按1∶1的比例随机选取1 000个非农村居民点作为负样本,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自然断点法将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等级划分为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共3类,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合川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分区的优化方案。【结果】1) 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得到训练数据、测试数据、全体数据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999、0.996和0.944,模型测试集最高精度为0.991,表明模型预测准确性高且稳定;2) 评价因子中坡度、距农村道路距离和地形起伏度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3) 适宜区位于合川区中部、北部地势平缓的丘陵盆地,建议保留发展;一般适宜区多位于西南、东南部,以及距嘉陵江、涪江1 000 m范围外,建议内部改造;不适宜区位于南部、东南部岭谷,分布于三江两侧和华蓥山支脉云雾山一带,建议搬迁撤并。【结论】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精度较高,可为农村居民点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7.
348.
【目的】对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进行分析,可综合反映不同立地因子对各防护林树种的影响,为更加科学地进行防护林树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LandUSEM模型,以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调查数据为基础,以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和DEM数据为辅助数据,对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受地貌因子影响较大的树种有26种,土壤类型对各优势树种的影响相对敏感,不同林种条件下各优势树种的适宜性差异较大。7种因素对49种优势树种影响的平均相对权重分别为地貌(0.19)>土壤类型(0.15)=坡度(0.15)=土层厚度(0.15)>林种(0.14)>坡位(0.13)>坡向(0.09)。目前在以黑松、赤松和刺槐为优势树种的防护林中,黑松、赤松分布的相对适宜度较高,90.48%的刺槐林分布不适宜或临界适宜。建议在刺槐林分布适宜性较差的低山丘陵区种植黑松、油松、麻栎、山楂、杜仲、蒙古栎、栎类、樱桃、酸枣等树种与其混交,提升刺槐林的生态效益。【结论】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整体较好,利用LandUSEM模型进行树种分布适宜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49.
针对现有农田传感节点信息化查询和本体知识构建的问题,分析农田墒情监测系统,提出了轻量级语义传感网络本体.从农田信息数据中抽取关系,设计FSSN本体注释方法,使用Tf-Idf算法分析农田本体语义权重,提出FSSN-SDRM算法构建农田墒情轻量级本体模型,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分析,设定适宜性推理规则,使用Jena API对注释本体模型推理.根据农田传感节点采集的墒情信息,在轻量级中间件NVIDIA TX2平台上进行实验,查询数据库中推理信息的正确性,比较设备的响应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轻量级FSSN注释本体将平均响应时间压缩至81 ms,相较于未注释本体缩短了41.4%的响应时间,TX2中时间比主机端缩短了12.81%,能够迅速并准确地进行农作物生长环境的适宜性判断,为农业信息化采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