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9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参与程度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2.
建立了政策性地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概念模型和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退耕还林”为例,选择了一组解释变量,运用“退耕还林”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户“退耕还林”决策模型.采用未加权模型、面积加权模型和农户收入加权模型,通过3种模型的运行结果,在农户尺度上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中土地产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模型运行结果的分析表明,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非农就业水平、政策性土地产权安排都对农户退耕决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退耕还林”的政策性土地产权安排中,不同的土地产权要素及其内容对农户退耕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直接影响土地收益的政策性土地产权对于退耕有重要影响,同时政府对土地使用的管制也有显影响;影响农户退耕决策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根据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把研究区域内的3个乡镇的农户退耕决策划分为3种类型:土地资源配置型、利益诱制型和权利诱制型.最后,结合分析结论,就如何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中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促进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提出了建议:完善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提高农户土地产权意识和适当运用政府规制等。  相似文献   
93.
在分析甘肃省粮食生产与退耕还林 (草 )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正确处理粮食供需平衡与退耕还林 (草 )粮食之间矛盾应采取的措施是 :合理规划 ,保护好基本农田 ;加快粮食生产技术进步速度 ,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率 ;依靠市场调节 ,保持粮食供需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4.
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正确处理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关系,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方法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退耕还林进展情况的回顾,深入分析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影响,寻找应对的措施。结果退耕还林的实施,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使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建设尤为重要而迫切;封山禁牧的推行,使得传统的放牧形式受到挑战;同时,国家提供的钱粮补助也为调整和发展主导产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赢得了宝贵时间,生态条件的改善也优化了农业生产环境。应对措施就是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隐性失业问题;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解决农村烧柴问题。结论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而产业化建设又是确保退耕成果能够得到有效巩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二者一定要紧密结合,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95.
从科斯定理入手,利用"流域发展权"概念和博弈论基本原理,分析当前退耕还林中的地区利益分配问题.认为退耕还林成本应该更多的由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主要指东部地区)承担,而不是如目前,实际上主要由中上游地区(主要指中西部地区)承担.  相似文献   
96.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制度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退耕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运用外部性原理和供求关系图对退耕还林中进行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论证,对我国现有的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剖析,指出现有规定存在可操作性差、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不科学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对策,并通过建立模型设计了制定科学补偿标准的测算方式。  相似文献   
97.
为了评估甘肃中部退耕还林成效,选择通渭县尖岗山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的云杉、华北落叶松、柠条、刺槐和山杏林地,进行为期5年的定量观测,从死亡率和年生长量两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表明,在干旱少雨的甘肃中部,应以乡土树种作为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这样才能提高造林成效。功泽于后世。  相似文献   
98.
退耕还林树种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指出退耕还林树种的选择要立足于乡土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坚持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适宜太原市选用的树种及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9.
信阳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合理调整植被建设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要合理地调整林种结构,重点发展生态防护林,在工程建设中,生物措施要与工程措施相配套,应选择乡土树种并参照当地天然林模式及演替规律确定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在生态经济林的建设中要选择抗性较强的经济树种,采用多物种多层次的结构,以避免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在植被恢复方式上,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可适当采用封山育林方式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00.
黑龙江垦区从2002年起将沙化、瘠薄坡耕地的退耕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至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78万亩,为强化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在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退耕还林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制定了《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考核办法》,设立了连通三级的《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动态监控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