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9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人口生态压力过大,且持续增长,是导致我国草原恶化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央草原治理财政预算增大,但退耕工作尚未与有效卸载当地人口生态压力相结合,持续增长的人口生态压力,以及新的退耕压力,有逐渐转移到剩余土地上的趋势。这种情况急需改变。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必须有人口、社会、经济等配套措施的支持。一、沙尘暴的根本成因:人口生态压力大,且持续增长、排解不畅近年频繁的沙尘暴表明,我国草原整治工作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据国内专家估算,到90年代初,由于人口压力,全国草原土地平均超载程度已达到84%,即实际载畜量超过理论…  相似文献   
82.
针对永济市退耕还林现状,着重阐述了永济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3.
使用博弈论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的承包现象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承包户与种植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出:(1)承包过程中,承包农户与种植农户形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关系;(2)在承包活动中,承包农户是主体;(3)若想博弈的均衡存在,承包农户应该提高承包费用。  相似文献   
84.
苦竹+牛鞭草退耕种植5年后,苦竹与牛鞭草呈斑块分布状态.调查分析表明:牛鞭草中的苦竹斑块受人为影响较大,表现出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均大于苦竹林中的牛鞭草斑块,斑块分维数则小于苦竹林中的牛鞭草斑块;而苦竹林中牛鞭草的生长受苦竹林所围成的斑块分维数、边界密度的增大和面积的减小影响逐渐消失;苦竹林中有牛鞭草分布的最小斑块面积在2.4~6.2m2之间,具体需视斑块分维数和边界密度大小而定.本调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现实的竹斑块、草斑块的经营管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孙静华  邢宇飞 《科技信息》2011,(21):385-385
森林对于人类,几乎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生物生存需要有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四大要素,其中的后三项需要森林来调节,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是民族兴盛、精神文明的象征。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哪一个部门,都离不开木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6.
刘明顺 《科技信息》2011,(29):62-63
根据市委办《关于印发〈2010年市委重大课题及专项课题调研工作计划〉的通知》(遵党办字[2010]10号文件要求,农村能源部门承担《遵义市七个一百万工程现状、问题、对策研究》之一的《遵义市百万户农村沼气工程课题》的调研通知文件精神。正安县农林畜牧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调研组,自4月8日始,采取深入农户,现场查  相似文献   
87.
基于分布式测算方法,对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848.94亿元·a-1,相当于工程自实施到2015年的总投资.6项功能的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和营养物质积累.各市(州)生态效益价值量排序为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天水市定西市白银市临夏州张掖市兰州市酒泉市武威市甘南州金昌市嘉峪关市.说明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评估结果真实地反映出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8.
退耕还林在镇巴县已实施了12年,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自2005年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搞好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镇巴县逐步进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成果巩固阶段。笔者就镇巴县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作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
王清 《科技信息》2008,(17):316-316
本文论述了大通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大通县实际情况探讨并提出发展中藏药基地等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90.
张彦萍 《科学之友》2005,(14):35-36
指出退耕还林工程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论述了园林绿化与退耕还林的关系,绿化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应把握的原则以及布局规划与树种规划的方法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