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1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105篇
教育与普及   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23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作者用X-衍射研究了热处理对Ni-Mo-P合金镀层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热处理温度升高镀层硬度增加,这与镀层中Ni_3P的形成有关。晶态Ni-Mo-P合金镀层的电阻率先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约500℃时达最大值,而后下降;对非晶态Ni-Mo-P合金镀层的电阻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600℃后几乎与热处理温度无关。  相似文献   
122.
在生产条件下研究了马氏体磨球的生产工艺和性能。通过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获得了马氏体基体组织,冲击值达5~7J/cm2,硬度为HRc53~58,含磷量可以放宽到0.14%。马氏体球、墨铸铁磨球的生产成本与中锰球墨铸铁磨球相当,但机械性能明显地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对双离子束溅射淀积法制备的类金刚石碳膜进行了大气中的热退火研究。退火温度300℃,时间分别为1.5h和3.0h。对退火前后的样品分别作了红外透射谱、Raman光谱和电阻率的测量,并在退火过程中对膜层电阻率进行了即位测量。结果表明,300℃的退火并不能使膜层中的C-H键断裂,而使膜层结构趋于完整,膜层氧化变薄,其电阻率和红外透过率过率增高;但退火对膜的影响程度只与退火温度有关,而与退火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24.
李宝学 《山东科学》1994,7(3):20-24
本文介绍了一次成功的新型合金结构钢大型锻件的研制实践给出了冶炼、锻造及锻后热处理、调质热处理过程,所采用的工艺及结果.该锻件综合机械性能指标要求很高.目前它已成功的用了我国海洋工程的一个大型高压设备上.  相似文献   
125.
对分别由P变质和P-Sr复合双重变质的过共晶Al-Si类合金进行挤压铸造,将这两种铸件在T6处理前后的组织和性能作了试验对比。同时讨论了P变质和热处理对合金中Si相形态的影响,提出了在铸造冷速度较快的条件下,用P变质细化初晶Si,而以热处理粒化共晶Si来改善该类合金性能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对民用鞋钉用低碳钢丝软化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及生产实践证明,将原采用的750(?)780℃退火温度降为650℃±10℃再结晶退火,产品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7.
本文研究Fe_(80)B_(20-x)Si_x(x=6,8,10,12)非晶态合金的退火脆性规律,给出了合金成分原料纯度,薄带厚度以及薄带表面状态对非晶态合金退火脆性的影响。铁基非晶态合金在低温退火过程中已明显变脆。这种退火脆性是由非晶态合金亚稳特性决定的结构弛豫所致。  相似文献   
128.
大于2.11%C的白口铸铁中含有大块且又分布不均匀的渗碳体,其塑性和韧性很差。本文采用塑性变形及热处理等4种方法,最终得到了细小碳化物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理想组织。具有这种球化组织的铸铁,强韧性有了提高,且在650~850℃温度范围变形表现出良好的超塑特性。  相似文献   
129.
研究了不同处理态Al-3Li-0.17Zr合金冲击、拉仲等力学行为,用电子显微镜对其显微组织结构、变形和断裂,特别是晶界断裂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分析。指出:不同处理态的合金变形和断裂的机制是不同的,晶界断面上的显微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0.
在制取适当成分的钕铁硼永磁合金的基础上,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与退欠级数对合金组织形态与矫顽力的影响。运用粉末冶金液相烧结理论和热处理原理,解释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合金组织与性能所造成的差别,初步确定了富钕液相对主相表面的润湿关系,同时依据组织的变化探讨了矫顽力机理,从而指出,要形成具有高矫顽力的组织,就必须进行多级退火。本实验还首次发现,在共晶温度下过长时间的退火会导致富钕相聚集成团。通过研究,笔者提出了一套实用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