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7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海岸和近海工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2.
60年前即二次大战末期的1945年,时任美国科学发展局主任的V·布什,向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的科学报告。该报告回应了罗斯福总统提出的有关美国战后科学发展的四大问题,扭转了美国科学发展“重应忍、轻基础”的历史取向,它是战后美国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历史拐点,具有重大历史地位和深远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3.
54.
55.
两种知识发生论述评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米洛夫·史密斯和福多两人的理论都致力于解释从信息的输入到知识形成这一复杂而抽象的认知加工过程。这两种理论之间具有继承与超越的关系 ,卡米洛夫·史密斯的理论对福多模块论的超越 ,这一超越给了我们一种新的理解理性之谜的视角 ,加深了对知识形成的认知加工机制的认识 ,使心理学对于知识形成的诠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6.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便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然而与国内文艺理论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广泛介绍和深入研究相比,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介绍明显滞后,与当前国内深入讨论的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情形也无法相提并论,实质性的深入研究更是罕见。尝试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进行全面地介绍,以便能引起国内译学界的重视,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7.
也谈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图书馆评估机制、评估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几点粗浅的建议,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58.
绿色催化在绿色化学与技术中的定位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为原料绿色催化合成已内酰胺和苯与乙烯绿色催化反应制乙苯为实例,重点介绍了绿色催化的定义,提出了绿色催化的狭义性和广义性,并指出其广义性在绿色催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对绿色催化在化工生产工艺绿色化、原料绿色化、生产环境友好的产品和医药中间体的开发、溶剂绿色化等方面的机遇进行了述评,得出绿色催化在发展对环境友好、造福于人类的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学科中将起到关键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9.
2004“智能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ICIMA2004)于2004年8月26-31日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香川大学、日本电气通信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日本精密工程学会合作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同时得到了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IEEE4个分会、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日本机械人学会、中国国家教育部以及中国洗净协会的大力支持。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由国际知名专家美国华盛顿大学T.J Tam教授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邹寿彬教授、日本Nagoya大学Toshio Fukuda教授、王立鼎院士、蔡鹤皋院士、钟掘院士、李培根院士和日本香川大学的H.Ishikawa教授等7名著名学者担任合作主席。  相似文献   
60.
张吕 《长沙大学学报》2004,18(3):72-74,89
青年时期曾热心于政治而晚年潜心于学问的梁启超,不论从政还是治学,都有一个终极目的--兴邦救国.这使他的治学生涯既融进了政治家的风范,又具备了学者的品格.而他的文艺思想亦兼具二重性,既重其学术性,即文学本身特质的探求,又重其政治性,即对政治与民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